(二)教材

(二)教材

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地、解放区高校的教材编写也进行了调整与改编。各校教材编写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删除不切实际的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重点学习核心的“必要的基本的工具”的知识。二是“打碎重编”。为避免知识的重复,各校编写教材,重新整理思路,如数学学科,把代数、几何、三角等打碎重编,从形数两方面去统一解释,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化学也是把所有化合物分成类,然后按照每类化合物的特性和共同点来讲授,使学生对每类化合物都有系统的认识;为了与数学相配合,物理教学也打破传统顺序,先讲热学再讲力学、电学等,教材中的例子也着重日常所见的普遍现象;英文教学,因为学习时间较短,也是删除了一些内容,尽量与专业知识结合。[4]基于上述原则,在根据地、解放区编著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如延安自然科学院教授恽子强编写的化学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把分子、电子等微观现象叙述得生动活泼,同时他的教材还能密切联系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5],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边区建设急需的知识。可以说,以精简为中心的教材编写,因应了根据地、解放区的实际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学生教育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