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民主、互助风气之养成
民主、互助风气的引导与形成,也可以说是该时期根据地、解放区高校的精神内核。民主的风气首先表现在教学的诸环节中。诸如教育计划的拟定,是先经开调查会、谈话会等方式征集学员意见,拟定以后,又在学员中展开讨论,务使计划成为全体学员自己的计划。举凡课程的订定、学习时间的长短等事务,学校都要征询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规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各校反对旧式的填鸭式教育,提倡自学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有不懂之处随时向老师提问,教师也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并跟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努力钻研,以改进教学方法,相互学习的民主作风在当时校园非常浓厚。师生、生生之间也经常组织课内外讨论,大家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共同提高。因学生年龄不一,知识背景参差不齐,各大学还形成了学生间团结互助的优良风气,“人人变成小先生”“人人变成小教授”[9]。学生们为了学好所学功课,在课外时间,三五人、七八人自觉聚到一块,共同讨论学习内容,采取你帮我、我帮你的学习方法,相互帮忙,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在集体中获得发展,同时增进同学关系。另外,各学校还曾发起过给教师打分活动,鼓励学生对教师提意见,给先生打分数,可谓学生评教的滥觞。此举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改进,一定程度上也增进了师生关系,在根据地、解放区大学校园营造出了师生、生生相互促进的优良氛围。
【注释】
[1]谈天民.从延安走来: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道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5.
[2]《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8.
[3]《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08-109.
[4]《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27.
[5]刘朝兰.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史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52.
[6]校史编委会.培养科技干部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42.
[7]《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215.
[8]范文澜.范文澜全集(第10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51-152.
[9]《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北方大学工学院史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