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以天津中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为滥觞,但开始只是零星出现,不具规模。清末新政时期,作为当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新式教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书院、私塾等形式,高等教育也在此时开始规模出现,此可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开端。清末时期的高校招生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即“一由各省资送应考,一由大学堂报考”[1],基本上变动不大。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高校招生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形式也逐渐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