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城市“体养融合”发展
1.1.2.2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达成需要城市“体养融合”发展
1.1.2.3 推进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城市“体养融合”发展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2.1 老年人体育研究
1.2.2.2 养老与体育健身关系的研究
1.2.2.3 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资料法
1.3.2.2 访谈法
1.3.2.3 问卷调查法
1.3.2.4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价值
1.4.1 学术价值
1.4.2 应用价值
1.5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1.5.2.2 发达国家“体养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5.2.3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供需现状和实践模式
1.5.2.4 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分析
1.5.2.5 城市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体育健身服务方案的制定
1.5.2.6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分析
1.5.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老年人体育
2.1.2 体育健身服务
2.1.3 养老服务
2.1.4 体养融合
2.2 理论基础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2.4 协同治理理论
2.2.5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3.1 老龄政策中的体育政策发展历程
3.1.1 老龄化社会前老龄政策中的体育政策(1978—1999)
3.1.2 老龄化社会老龄政策中的体育政策(2000—2012)
3.1.3 快速老龄化阶段老龄政策中的体育政策(2013—2021)
3.2 体育政策中的老年人体育政策发展历程
3.2.1 起步阶段(1978—1994)
3.2.2 立法保障阶段(1995—2000)
3.2.3 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1)
3.2.4 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
3.3 健康、文化政策中的老年人体育政策发展历程
3.3.1 健康政策中的老年人体育政策
3.3.2 文化政策中的老年人体育政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达国家“体养融合”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发达国家“体养融合”发展经验
4.1.1 美国
4.1.1.1 政策法规的全方位保障
4.1.1.2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老年人体育治理
4.1.1.3 完善的老年人体育公共空间和设施供给体系
4.1.1.4 建设老龄友好社区,促进“体养融合”供给
4.1.1.5 健全的体育志愿服务支持体系
4.1.2 英国
4.1.2.1 英国“一臂之距”的老年人体育服务管理模式
4.1.2.2 英国“体养融合”发展经验
4.1.3 澳大利亚
4.1.3.1 健全的“体养融合”服务保障制度
4.1.3.2 实施老年人体育健身专项补助金计划
4.1.3.3 制定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南
4.1.3.4 实施老年人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4.1.3.5 注重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4.1.3.6 加强“适老性”体育活动空间建设
4.1.4 德国
4.1.4.1 健全的政策法规保障
4.1.4.2 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给的多样性
4.1.4.3 多元主体协同供给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
4.1.4.4 健全完善的体育社会组织
4.1.4.5 发达的体育志愿服务体系
4.1.4.6 “体医融合”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给
4.1.5 日本
4.1.5.1 全方位的政策法规保障老年人体育健康权益
4.1.5.2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老年人体育参与
4.1.5.3 科学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发展和管理制度
4.1.5.4 健全的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
4.1.5.5 老年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与多样化
4.1.6 北欧
4.1.6.1 芬兰
4.1.6.2 瑞典
4.1.6.3 丹麦
4.2 发达国家“体养融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2.1 建立完备的“体养融合”法制体系
4.2.2 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体养融合”发展
4.2.3 加强体育志愿服务人才保障
4.2.4 推进体医深度融合,促进健康养老
4.2.5 加大“体养融合”空间建设力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实践模式
5.1 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分析
5.1.1 体育经费投入
5.1.2 体育场地设施
5.1.3 社会体育指导员
5.1.4 体育社会组织
5.1.5 国民体质监测
5.2 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5.2.1 人口学特征统计分析
5.2.1.1 年龄段分布
5.2.1.2 婚姻状况及子女数
5.2.1.3 文化程度
5.2.1.4 职业情况
5.2.2 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情况
5.2.2.1 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情况
5.2.2.2 城市社区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分析
5.2.2.3 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表达情况
5.3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
5.3.1 以社区健身房为载体的“体养融合”模式
5.3.1.1 多方协同推进社区“体养融合”
5.3.1.2 注重社区“体养融合”服务载体建设
5.3.1.3 注重“体养融合”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3.2 以养老机构为平台的“体养融合”模式
5.3.2.1 “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送体育器材进养老机构
5.3.2.2 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送体育健身指导服务进养老机构
5.3.2.3 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其他体育服务
5.3.3 以市场化养老项目为主导的“体养融合”模式
5.3.3.1 “政府、市场和养老机构”三方协同供给体育健身服务
5.3.3.2 集“体育、养老、康复”于一体的综合体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分析
6.1 基本情况
6.2 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重要性排序
6.3 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分析
6.3.1 总体满意度分析
6.3.1.1 体育场地器材服务(A)满意度分析
6.3.1.2 体育指导服务(B)满意度分析
6.3.1.3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C)满意度分析
6.3.1.4 体育组织服务(D)满意度分析
6.3.1.5 体育活动服务(E)满意度分析
6.3.1.6 体育信息服务(F)满意度分析
6.3.1.7 社区体育健身服务效用(G)满意度分析
6.3.2 分组满意度差异分析
6.3.2.1 不同社会等级老年人满意度差异分析
6.3.2.2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满意度差异分析
6.3.2.3 不同月均收入老年人满意度差异分析
6.4 本章小结
6.4.1 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重要性
6.4.2 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总体满意度
6.4.2.1 体育健身服务各维度上的满意度
6.4.2.2 体育健身服务各项目的满意度
6.4.3 分组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差异
第7章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7.1 “体养融合”理念尚未形成
7.2 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
7.3 “体养融合”人才和志愿者匮乏
7.3.1 “体养融合”人才匮乏
7.3.2 体育志愿者不足
7.4 非物质性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滞后
7.5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7.6 “上下互动”的供需平衡机制尚未建立
7.7 健身场地设施配置问题突出
7.8 “体养融合”发展的智慧化程度不高
7.9 本章小结
第8章 城市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体育健身服务方案制定
8.1 养老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8.2 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体育健身服务方案
8.2.1 构建的基本原则
8.2.2 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实施
8.2.2.1 “居家养老+体育健身”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8.2.2.2 “社区养老+体育干预”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8.2.2.3 “机构养老+体育康复”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8.3 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体育健身服务方案的实施路径
8.3.1 构建政府主导,社区和养老机构为支撑的组织运行机制
8.3.2 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体育健身服务平台
8.3.3 完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体育健身人才支撑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城市“体养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
9.1 理念融合:提高“体养融合”发展的效能
9.2 部门融合:实施“体养融合”跨界协同治理
9.3 人才融合:巩固“体养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
9.3.1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9.3.2 完善“体养融合”志愿者队伍
9.4 组织融合:加强“体养融合”社会治理水平
9.5 机制融合: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需平衡
9.6 资源融合:强化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供给
9.6.1 加强老年人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补齐老年人身边的健身场所短板
9.6.2 扩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和共享
9.7 技术融合:提升“体养融合”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9.8 提高融合的创新性:实施“体养融合”的典型示范工程
9.9 本章小结
附 录
附录1 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问卷
附录2 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问卷
附录3 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给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