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7.5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通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体养融合”服务供给,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良性互动,已是新时代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新趋势。随着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政府主导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存在官僚化困境,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造成“政府失灵”。因此,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供给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但从单一主体向多主体供给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的情况下,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政府理念转变滞后。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在老龄化迅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体育健身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公共体育服务的直接生产者转向组织规划、统筹协调、监督评估;二是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培育和发展多元供给主体。政府购买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和职能转移的力度不够,市场主体参与热情不高。第二,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掌握的资源有限,组织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体育社会组织是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全面参与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健身活动组织、健身技能传授、体育健身项目创新等多个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起步较晚。近年来,体育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从2012年的2.3万个增至2018年的3.38万个,但当前体育社会组织在数量、质量和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平均每9660个体育锻炼者才拥有1个正式体育社会组织[149],特别是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其能力与承担公共体育服务要求差距较大,基层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无人、无场所、无经费问题普遍存在[150]。第三,企业或营利性体育组织参与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机会较少。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已经确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倾向于体制内成长起来的体育社会组织,而体制外社会组织承接的机会较少,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政府仍然处在垄断地位,例如:作为老年人体育健身与养老服务重要载体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上海市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大国家战略”而推出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将作为“十四五”时期上海重点支持的新型健身设施,逐步满足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但目前,“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主要由政府单一供给,市场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