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治理理论
治理(governance)概念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其拉丁语或古希腊语的意思是控制、引导和操纵。治理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经世界银行首次使用后迅速扩散,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关键词。但治理概念的界定比较宽泛和灵活,而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报告中对治理概念的界定,报告指出: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52]。詹姆斯·N.罗西瑙认为,治理是调解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53];Jessop(1995)认为,治理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54]。
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二是由“自上而下”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三是由集权向分权;四是由管制向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加细化的研究方向,如:以鲍勃·杰索普为代表的元治理理论、以佩里·希克斯为代表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以罗伯特·罗茨等为代表的网络治理理论、美国学者埃莉诺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等。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社会治理,标志着从“管理”向“治理”理念的转变,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主要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55]。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和养老服务均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治理理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老年人体育健身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然而,治理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和失效的情况,因此,在学术界和国际组织中又提出了善治(GoodGovernance)的概念,并对其界定如下:善治就是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能够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互动、合作管理公共事务,是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一种新颖关系,也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状态。[56]其特征是: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国家与社会是平等合作、互动依赖的关系,管理过程的上下互动,治理手段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