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养老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8.1 养老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由此可见,中国养老模式将延续“居家、社区、机构”3种类型,三大养老服务模式既具有共性特征也有不同之处,体育健身服务的供给方式也应有各自特点。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在了解老年人“体养融合”发展的需求和满意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居家养老的体育健身服务方案、社区养老的体育健身服务方案、机构养老的康复服务方案等。

国家重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需求,主张把社区和居家作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的主战场,确保大多数老年人在此享受到健康养老服务,对有健康养老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为有不同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养老模式的主要分类及特点如表8-1所示。

表8-1 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为生活自理型老年人提供服务。以亲情、感情为基础和纽带是居家养老的主要特征。

社区养老:是主要以社区为平台,以居委会为核心,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社会服务相结合,为介助型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及医疗护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优势在于:老年人能够保持原有生活环境不改变,同时能够享受到社区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提供的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等,具有福利性与服务性的特点。

机构养老:是以养老机构为核心,以生活照顾、健康管理、文体娱乐及医疗护理为服务内容,以诊疗和护理为主要特色,为入住的介护型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及社会化服务。

不同养老服务模式下老年人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对体育健身服务内容的需求也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政府、市场、社区、机构和家庭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段、性别和健康状态,进行不同养老模式下体育健身服务方案设计,把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引导到以体育健身为主动健康手段的健康养老模式上,促进我国“体养融合”促健康的蓬勃发展,为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