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机制融合: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需平衡
根据公共供求理论,需求决定供给。体育需求是人们因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产生的从事体育活动的愿望和要求,体育需求是产生体育参与动机的基础。体育需求可以分为“私人体育需求”与“公共体育需求”,当社会成员都有体育需求,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求办体育馆,即为公共体育需求,政府相应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而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特指老年人群体的公共体育需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等外因与生存状况、生活习惯、情绪等内因的双重驱动,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与改变。政府提供的体育健身服务是否符合城市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这是衡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才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着力点,近几年我国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的投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这种自上而下单一的粗放型供给机制与实际民需存在一定偏差,同样存在供后闲置严重的现象。因各地老年人的年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不能采用全国“一刀切”的统一标准,也不能一成不变地提供同样的体育健身服务。要在“面”的普及基础上进行“点”的深入,在供给体育健身服务之前应对服务对象的健康情况和体育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应当考虑类型的多样化,精准识别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根据不同需求,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弹性化的体育健身服务,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①重塑城市社区基层政府责任,明确其在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政绩导向转向民需导向,积极建构老年人需求表达机制,问需于民,提高老年人主体意识,鼓励老年人积极表达自身意愿,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融合的“双向”交流沟通机制,真正地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重视效益兼顾效率,精准服务于民;②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是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利用社区基层组织的性质,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的群众基础,有效串联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志愿者团队、养老机构等组织资源,深入了解老年人体育需求,并层层反馈至上级组织、体育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③政府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民意调查,例如,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需求分层抽样调查,了解当地社区或养老机构老年人整体体育需求;④招募老年人体育志愿者,形成志愿网络,进小区、进养老院进行老年人关怀、体育宣传与需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