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达成需要城市“体养融合”发展

1.1.2.2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达成需要城市“体养融合”发展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众的健康问题,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并不乐观,只有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近50%的老年人从不锻炼、睡眠质量不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7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老年人中超过1.8亿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还存在着患病比例高、患病时间比较早、带病生存较长等问题。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问题,《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显示,24.78%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尤为严重,老年人的正式活动参与率、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率仅为20%左右。身心健康是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基本条件和幸福状态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健康政策多关注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而对老年人健康关注不够,如:各种健康指南有很多,但是有关老年人的健康指南却较少。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2015年10月发布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再一次把“健康老龄化”提上大会议事日程,并确立了健康老龄化战略,提出了维持老年人健康功能的健康老龄化新范式。健康老龄化战略关注的不仅是老年人有没有疾病,还聚焦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长健康的预期寿命。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马德里政治宣言》与《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明确了三个优先行动的领域,即“老年人与发展;促进老龄健康与福祉;确保老年人从有利和支持性的环境中获益”。而通过加强以体育为手段的身体活动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已经成为共识。健康老龄化是健康中国战略题中应有之意,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了健康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促进健康老龄化,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受到慢性疾病影响而显著降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延缓生理机能的退化,有助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维持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健康老龄化。此外,从心理健康方面考虑,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增加社会交往,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因此,需要从“体养融合”的角度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在确保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高和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精细化水平,以促进老年人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减少国家医疗费用负担,这也是达成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