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加强体育志愿服务人才保障

4.2.3 加强体育志愿服务人才保障

所谓老年人体育志愿服务,是以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老年人及其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因此,将志愿者引入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中,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志愿者的一种,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志愿者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养融合”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完善的体育志愿服务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系统,为发达国家老年人体育服务系统的建设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和日本都注重建设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的制度环境,美国通过设立总统奖和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老年人体育志愿服务发展,同时注重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通过体育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培训和管理体育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加大对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的宣传。德国就设立了“支持体育志愿服务奖”,并通过给志愿者购买意外事故保险与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志愿者服务。日本体育协会制定了《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技能审查认定制度》,保证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日本健身指导协会针对老年人特点,举办老年人健身指导员资格认证研讨会,通过资格审查和认证,培养老年人健身指导员。对服务于体育俱乐部的志愿者,在其服务期间,体育俱乐部会给予适当的交通费用补助。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老年人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对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加强老年人体育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首先,制定《体育志愿服务条例》。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对体育志愿者的需求日益增多,需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体育志愿者的权利,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体育志愿者队伍,可以在2017年国务院通过的《志愿服务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体育志愿服务条例》,发展壮大体育志愿者队伍。其次,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激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或医学专业大学生、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体育明星等深入社区或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再次,实施“百千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工程。通过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队伍,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最后,培养公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一方面,在大中小学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志愿精神的培育,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相衔接的培育体系,引导学生多参加社区或养老院体育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体育志愿精神的宣传力度,让公众能够正确理解和认同体育志愿精神,促进公众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