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体育经费投入

5.1.1 体育经费投入

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发展已经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为了促进体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和加快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经费投入。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健身环境和营造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氛围都需要充足的体育经费投入,而老年人所处的体育健身环境和氛围对其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和体育健身活动参与会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体育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彩票公益金、社会基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赞助等。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公共财政支出中群众体育经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户外健身场地设施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投入的多少反映了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程度,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对老年人体育的投入情况。根据2019年的《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年我国群众体育经费支出包括公共预算支出(446 426.8万元)和彩票公益金支出(421 230.4万元),2018年全国体育系统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事业的支出包括两部分:一是用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194102.56万元);二是用于群众体育经费(42 123037万元)。其中资助全民健身活动254397.22万元,全民健身组织34799.84万元,开展科学健身指导31797.16万元。

表5-1 2018年10省市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人均支出状况 单位:元

资料来源:2019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

通过对2018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十的省市的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的分析(见表5-1)可知,群众体育经费人均支出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海、浙江和江苏,而其余省份均未达到全国平均值,表明长三角核心省市群众体育投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全民健身工程是在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建在体育广场、公园、小区广场里,当前在社区和公园体育器材配置方面能够考虑到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和特点,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了“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如:太空漫步器、太极云手、上肢牵引器、压腿杠、腰力锻炼器等。由表5-1可知,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经费的人均支出上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江苏、湖北、浙江和上海。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户外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也不断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中户外健身场地设施明显增加,为了规范户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科学化、标准化,2017年,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共同颁发了《公共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为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造户外体育场地设施提供参考。

表5-2 2009—2018年10省市群众体育经费人均投入情况 单位:元

注:群众体育经费投入包括公共预算支出和彩票公益金支出。

表5-2表明,2018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十的省市群众经费投入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尽管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群众体育经费投入还存在差距,但从2009至2018年变异系数值的变化看,地区之间的差距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变异系数从2009年的0.93下降到2018年的0.57,在各个年份中,上海、浙江和江苏始终位列前茅,而河北增长速度最快,从2009年的1.5增加到2018年的5.08。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务院颁布的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的法规,首次在法律法规层面确认了公民享受体育健身权利和政府为公民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责任,特别强调制定全民健身政策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同时,把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正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全民健身,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政策,如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些政策都把“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面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推动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与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双重推动。2010年中国的名义GDP比日本多4044亿美元,经济总量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也越来越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同时,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奥运健儿取得的骄人成绩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日益高涨,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入各级政府,国家也更加重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因此,各地不断增加对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