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9.3.1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体养融合”的重要保障,既能够担任“全科医生”的职能,又能扮演“健身活动指导者”的角色,是“体养融合”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想提高“体养融合”发展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培养“体养融合”专业人才,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职能部门应将“体养融合”人才培养和开发工作当作重要的工作议程,纳入地方全民健身计划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总体规划当中。其次,应从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和培育人才增量两方面着手。盘活存量主要是提升现有人才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在职人员实施培训,优化现有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升“体养融合”服务水平。一方面,建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在培训体系中增加体育促进健康和体育技能培训方面的内容。每2~3年进行再培训,特别是体育健身康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指导的能力,发挥基层医生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在体育健身中的宣传、指导和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加强社区卫生院在“体医融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行业协会的建设,定期举办会议交流经验、传播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互助小组和外出学习等。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尽快完善社区卫生院全科医生医疗执照制度,尽快解决城市社区卫生院“体医融合”人才缺乏问题,通过严格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对体育健康促进知识技能的重视。如“浙江省全科医生业务培训”通过“运动、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培训,增强了全科医生和社区医生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民政部合作制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快解决城市养老机构“体护融合”人才匮乏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增加其运动医学知识储备,提高科学健身指导能力,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体育康复技能。培育增量主要是增加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健康养老行业储备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将“体养融合”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全民健身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可以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依托各自办学特色和优势,组成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培养助力“体养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通过相关政策的引领与扶持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人才培养数量。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发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设有体育康复保健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保障专业、全科医学专业、老年学专业的院校合作,采用“对口培养”和“订单培养”方式为“体养融合”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