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动词与非助动词

2 助动词与非助动词

助动词句法范畴成立与否以及其范围等问题尚存争议。所谓“个性强于共性,差异多于一致”的特点也是助动词句法范畴难以成立的依据(胡、范1995:248)。郭(2002)划分的汉语词类最多,但在其18个类别中没有“助动词”这个范畴,而仅仅在讨论动词范畴时提及“助动词”与动词和形容词以及副词的相似性(p.191)。Chao(1968)肯定助动词句法范畴并认定多至43个助动词,孙(1996)考察了108个与助动词有关的词语,郭(2002)否定了助动词句法范畴的存在。从这些情况来看,助动词的讨论还有待于深化[1]

2.1 “愿意”和“想”是助动词

助动词多为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在句法分布上尚保持着一些动词的特点,所以在判断是否为助动词时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吕主编(1999)认为“愿意”是动词,但又承认其“用法类似助动词”(p.639)。我们认为“愿意”是助动词。从“*没会说汉语”和“*没愿意去”、“很能干”和“很愿意做”等例子看,“愿意”与助动词“会”和“能”很相似。而下边偏误的例子也证明“愿意”具有助动词的句法特点。

(1)*梅雨季节我愿意下雨→梅雨季节我喜欢下雨

(2)*我愿意我弟弟也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我希望我弟弟也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3)*我妈妈愿意我快自立→我妈妈希望我快自立

“愿意”表示主观意志和愿望,不能加在表示自然现象的动词谓语前,所以例(1)只能用动词“喜欢”[2]。而且“愿意”后接的动词谓语的主体必须与愿望的主体保持一致,所以例(2)和例(3)必须使用动词“希望”。这证明了“愿意”是一个助动词。另外,动词“希望”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而“愿意”如同其他助动词一样,不可以作名词使用。

(4)*我的愿意是世界和平→我的希望是世界和平

在表达愿望这个意义上,“愿意”和“想”有近义关系,但两者略有不同。

(5)*我愿意去很多国家旅游→我想去很多国家旅游

“想”只是表达一般愿望,而“愿意”则必须是表达一种经过比较、选择性判断后的愿望或决心。例如,“我想去加拿大留学”就是单纯表达一种愿望,而“我愿意去加拿大留学”则可能意味着“不愿意去澳大利亚留学”或者强调行为主体愿望之强,在句法上它具有一定的不自由性。

实际上,例(5)中的“想”是否是一个助动词尚存疑问。吕主编(1999)和Li & Thompson(1981)都认为“想”是动词。如例(6)和例(7)所示,“想”与一般认为是助动词的“要”和我们讨论的“愿意”存在近义关系,而且“想”可以替代“要”的否定形式。从这些现象来看(吕主编1999:592),有理由将“想”划分为动词的“想1”和助动词的“想2”。

(6)我要学外语→我想学外语

(7)你要买智能手机吗→我不想(*不要)买智能手机

2.2 “必要”和“可能”不是助动词

朱(1982)认为“日语好不好学”中的“好”和“日语容易学”中的“容易”等形容词是助动词(p.66),Li & Thompson(1981)也认为“容易”和“难”与“可能”相似,具有“形容词动词(adjectival verb)”的特点(p.179)。这说明形容词与助动词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教学当中发现了形容词等非助动词误用为助动词的例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助动词的特点提供了参考。

(8)*大家认为必要遵守时间→大家认为应/应该/应当遵守时间

“必要”既可以用作名词,如“没有必要”,也可以用作形容词,如“必要的条件”“不必要”等,但它不能像助动词那样直接修饰动词。所以例(8)只能替换成助动词“应/应该/应当”。在Li & Thompson(1981)列举的“应该”“应当”“该”“能”“能够”“会”“可以”“敢”“肯”“得”“必须”“必要”“必得”等极其有限的助动词(包括多语义功能)中也包括了“必要”。我们的分析证明,其中的“必要”不应当看作助动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可能”用作助动词的误用例子。

(9)*病好了,我可能参加→病好了,我能参加

(10)*爸爸打电话说今天要加班不可能回家→爸爸打电话说今天要加班不能回家

“可能”是个多功能词,如“有考上的可能”“可能考上”“这事很可能”所示,它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和形容词。丁等(1961)根据“助动词通常放在动词前头”的特点肯定了助动词与副词的共性(p.89),但将表达确信意义的“一定”等副词也看作助动词的看法(胡·范1995:260)我们不能苟同。而且,鉴于表示推测和必要的助动词一般不能出现在句首的特点,如“*会他来的→他会来的”“*应/应该/应当你来的→你应/应该/应当来的”,可以认为“可能”不是助动词(“可能”可以出现在句首)。例(9)和例(10)都是表达某种条件下某一行为能否实现,所以只能使用表达可能的典型助动词“能”。据此,我们认为丁等(1961)和朱(1982)将“可能”看作助动词的意见应当修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