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语
我们通过考察汉日语“M+D+N”结构,认为在形态和结构上汉日均有相似的“M+D+N”结构和语序,这为我们对比汉日两种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功能特征上,汉日“M+D+N”结构的语用特征表现出不同倾向。本文基于可及性理论等认知理论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认为汉日“M+D+N”结构均体现两种语言的主观性,但由于认知主体在把握指称对象时的基准不一、其认知构造不一,所以有不用的语用倾向。
本文初步探析了汉日指示词短语中“M+D+N”结构的语序及特征,事实上汉语和日语在使用指示词短语时均多少包含了说话人主观的感情和评价,且不同立场的认知主体表达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主观倾向也有所区别。由于篇幅所限,针对汉日指示词短语的感情评价语义的进一步分析留待另文讨论。
注
[1]汉日“P+D+N”结构一般可根据P与“D+N”是否是同指关系分为“同位结构(如:你这个人)”和“领属结构(如:你这本书)”(木村1983,史隽2013等)。但一般“领属结构(如:你这本书)”基本等于“偏正结构(如:你的这本书)”,本研究参照刘春光(2014)等称之为“偏正结构”。
[2]指示词和(数)量词在用法功能上非常相似且在汉语中常组合为“指量结构”出现在句中,而日语却与此不同。
[3]本文所标记的“M+D+N”结构,一般包括修饰成分“M”居首的“M+D+N”结构、指示词“D”居首的“D+M+N”结构以及“D”与两个“M”共现时的“M1+M2+D+N”“M1+D+M2+N”“D+M1+M2+N”结构。
[4]史隽(2013)、白晓光(2013)也涉及了汉日“M+D+N”结构并考察了“D”的功能差异,但并未从类型学角度提及结构的语序特征及其他修饰成分与指示词的共现,故未将这两篇纳入此处。
[5]统计主要选取《家》《金光大道》《青春之歌》三部作品及其日译本_,详细信息如下表:

[6]陈玉洁(2010:295-310)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分析了“M+D+N”结构中“M”种类不同时语序倾向与成分功能的不同,主张如下:
①指示词与形容词共现时,形容词一般位于指示词之后。其中“D+M(形容词)+N”中M起非限制性功能。
例(1)她爱的是那个叱咤海疆、栉风沐雨的水兵,不是沉溺于京杭温柔富贵乡的我。
②指示词与领属类修饰语(包括时间名词、领有成分和处所修饰语)共现时,领属类修饰语一般位于指示词之前。其中“M(领属类修饰语)+D+N”中M起限制性功能。
例(2)虽然我外出旅行方便了许多,但父母过世后的那些日子,我十分寂寞,就招朋友们来玩。
例(3)我在外面躲了我那个女朋友一上午,中午回到家。
例(4)“阿眉,你欠北京那个人多少钱?”
③指示词与从句修饰语共现时,从句修饰语可在指示词之前,也可在指示词之后。“D+M(从句修饰语)+N”中M起非限制性功能。“M(从句修饰语)+D+N”中M起限制性功能。
例(5)我在楼道穿行……正在打电话的那个男人肯定是男低音,巨大的共鸣音震得楼道嗡嗡作响。
例(6)我使劲在台上的演员中找晶晶,那些脸搽得粉粉的女孩子看起来都一样。
[7]本研究中例句未标明出处的均出自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日对译语料库》(2002、2003版)。
[8]曹越香(2015)中“>”表示其前成分语序在前,其后成分语序在后。
[9]本文调查的主要数据是汉语原文及其日译文,在日译文中出现不少日语“D+M+N”的语序现象,但并未充分调查日语原文情况,故针对这一点上的不一致现象,作为今后的课题需要进一步考察日语原文情况再做进一步分析。
[10]本文调查的语料数据中,当M1与M2为不同领属类修饰语时虽然汉日语的语序倾向一致,但表现形式略有不同。即汉语一般是“M1+M2+D+N”,如(18a),而日语则多为“M1(+M2)+D+N”,也就是仅出现其中一个领属类修饰语,如(18b)。结合本文3.3节的相关分析,本文初步认为产生这种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与认知主体在使用汉日语言时其主观性差异有关,今后将结合大量实例做进一步探讨。
[11]一般领属类修饰语多作为从句修饰语的一部分出现在句中,如例(14)(15)(20)。
[12]刘春光(2014)的考察对象是人称代词、数量/指量成分和指人名词或名词短语组合之后的结构,标记为“限定成分+NP”。本文为保持行文前后一致,标记为“P+D+N”,且仅针对刘春光(2014)中关于人称代词、指量成分与名词(短语)共现时的观点做论述。
[13]我们在之前的检索基础上,通过检索日语原文的译文“你/我/他+这个/那个”,找出对应的日语原文,筛选找出N表示身份、关系的名词。
参考文献
[1]白晓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共现的汉语限定词短语研究——兼与日语对比[J].华西语文学刊,2013(9).
[2]白晓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共现的汉语领属结构中各成分的功能定位——兼与日语对比[C].日本语言文化研究第4辑(下),2016.
[3]曹跃香.定语位置上指示词与人称代词共现语序的类型学考察——以汉语、日语为例[J].現代中国語研究,2015(17).
[4]陈玉洁.汉语指示词的类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刘春光.“限定成分+NP”结构的语序特点和可及性研究[J].汉语学习,2014(01).
[6]盛文忠.汉日语关系从句与指示词语序的类型学差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02).
[7]盛文忠.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日语语序对比研究——基于大规模语种库的考察[J].华西语文学刊,2013(02).
[8]张旺熹.汉语“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的话语功能——基于电视剧《亮剑》台词的分析[J].当代修辞学,2010(05).
[9]木村英樹.指示と方位-「他那本书」の構造と意味をめぐって-[C].伊地智善継·辻本春彦両教授退官記念中国語学·文学論集.東方書店,1983.
[10]史隽.二つの修飾要素を含む名詞句における日中指示詞の対照[J].言語文化論究,2012(29).
[11]史隽.中国語「N1+指示詞+N2」構造における指示詞の機能-日本語との対照を兼ねて-[J].言語文化論究,2013(30).
[12]新村朋美,単娜,鄭若曦,ハヤシブレンダ.日本語·中国語·英語の指示語表現にみるダイクシス構造の違い[J].日本認知言語学会論集,2012(12).
[13]山田敏弘.指示詞付帯型名詞修飾節[J].岐阜大学国語国文学,2014(40).
作者简介
姓名:陈曦
性别:女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学历:博士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二语习得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区72号信箱
邮编:710128
电子邮箱:chingi99@qq.com
姓名:牛迎春
性别:女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区
邮编:710128
电子邮箱:niugyu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