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动模式和自我在动模式
用方向来表征时间基于“时间的流逝是运动”这一隐喻,然而运动是相对的,时向隐喻中,观察者和时间一个处于运动状态,而另一个保持静止。这就产生了两种运动的可能性:一种是时间在动,观察者不动,被称为“时间在动模式”;另一种是观察者运动而时间静止,叫作“自我在动模式”。
1)时间在动模式
时间在动模式中,时间像一条由过去流向未来的河流流向观察者,观察者站立不动,面向时间走来的方向迎接时间。如下图所示(图中三角朝向的方向代表观察者面对的方向):

图5 时间在动模式
时间在动模式中,较早的时间用[前]或者[上]来表达,而[后]和[下]则代表时间较晚。例如:
(11)年度の後の者が前の年度の者を追いこすことはあっても、その前の年度の出世頭を追いこすことはない。
(12)以上のごとく、構造的にも、情的にもリーダーは制約されているのである。
(13)十一月下旬レイテ島の西岸に上陸するとまもなく、私は軽い喀血をした。
(14)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
(15)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达到38 500多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 800多亿元。
(17)昨天下午三点多,姑妈到了,偏偏你不在家。
上例中,早进公司的人被称为「前の年度の者」,晚进的人为「後の者」;先论述的内容为「以上」;一月中较晚的时间为「下旬」。比参照时间点(西线胜利的时间、今年)发生得早就用“前”和“上”,比参照点(写完的时间、中午)晚则用“后”和“下”。
2)自我在动模式
自我在动模式中,观察者由过去走向未来,而时间保持静止,好像观察者走过一片风景。如下图所示:

图6 自我在动模式
自我在动模式是一种与时间在动模式完全不同的时间认知方式。此模式中空间词汇所表示的时间概念与时间在动模式完全相反:较早的时间为[后]或者[下],而[前]和[上]则表示时间较晚[7]。例如:
(18)前のことを考えて保険をかける。(『日中中日辞典』)
(19)这家公司前景很好。(『日中中日辞典』)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者们对于日语和汉语的时间认知模式给予了极大关注,涌现出渡边实(1995)、楢和千春(1997、1998)、小岛三郎(1999)、篠原和子(2002)、碓井智子(2002)、张建理(2003)、舒邦新(2004)、徐昌华(2006b)、陈家旭(2007)、篠原和子(2007)、甄长慧(2008)、潘震(2008)等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大部分研究只考察了汉日语的空间—时间隐喻所使用的时间认知模式,仅有少数提到认知模式的主次问题。这些提及主次问题的研究中的绝大多数(肖双荣、刘振刚2002,篠原和子2002,史佩信2004,韩玉强、刘宾2007,陈家旭2007,韩玉强2008,徐莲2008、2009,刘甜2009)都一致认为,无论日语还是汉语,都主要采取时间在动的认知模式。但是,这一结论基本上都是研究者出于内省的一种判断,并没有来自实证考察的证据。另一方面,唯一一项基于心理学实验展开的调查(周榕2001)却发现,汉语中“人们更多地使用自我在动的空间隐喻来表征时间”。内省判断和实证研究相互矛盾的结论更加迫使我们运用量化的方法考察语言实态,找到相对客观而具说服力的结论。下面就基于辞典和语料库,从构词能力和使用频率两个方面考察日语和汉语时向隐喻的时间在动模式和自我在动模式。
3.1 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模式的构词能力考察
利用前面考察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汉日语[上/下][前/后]复合词数据库,分别统计其中时间在动模式和自我在动模式的词例,发现日语和汉语都呈现显著的倾向性。如下图所示:

图7 时间在动模式与自我在动模式的构词能力对比
如上图所示,无论日语还是汉语,绝大多数时向复合词都采用了时间在动模式,自我在动模式的构词能力极弱,仅有「前」「前途」、“前景”“前途”等少量词汇。
3.2 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模式的使用频率考察
对上述四部文学作品的穷尽性考察显示,样本中时向隐喻所采用的时间认知模式对比如下图所示:

图8 小说中时间在动模式与自我在动模式的使用频率对比

图9 议论文中时间在动模式与自我在动模式的使用频率对比
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时间在动模式无论在日语还是汉语中都占了压倒性的多数,自我在动模式中仅有少量[前]的时间隐喻出现,例如:
(20)…ひそかに吾校将来の前途に危惧の念を抱かしむるに足る珍事でありまして、吾々職員たるものはこの際奮って自ら省みて、全校の風紀を振粛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21)不,不是这样,事实是好坏两个可能性、好坏两个前途都存在着。
3.3 时间认知方式的选择倾向
综上所述,日语和汉语的时向隐喻中,时间在动模式较之自我在动模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构词能力更强,使用频率也更高。日语和汉语不仅在模式的选择方面保持一致,而且在倾向性上也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结论与英语的时间认知模式形成对照,揭示出各语言在时间认知模式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