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背景

2 研究背景

高名凯、刘正埮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958)和《汉语外来词辞典》(1984)中均有“服务”一词的记载。《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全面整理了来源于世界各国语言的汉语外来词,并将其按照国别进行分类。书中整理出的日语来源的外来词共计459词。高名凯、刘正埮将这459词细分为三类,分别为纯粹日语(即日语原有的而非汉字翻译欧美词汇的日语词)来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91词);日本人用古代汉语原有的词法去“意译”欧美语言的词,再由汉族人民根据这些日语的外来词改造而成的现代汉语的外来词(67词);先由日本人以汉字的配合去“意译”(或部分的“音译”)欧美语言的词,再由汉族人民搬进现代汉语里面来,加以改造而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301词)。“服务”一词被列入“纯粹日语来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当中。

《汉语外来词辞典》是1984年高名凯、刘正埮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现代汉语外来词汇,编撰的中国首部外来语词典。词典中收录了“服务”一词,其内容如下:

服务 fúwù①为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履行职务。②以各种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非生产性活动。img日 服務 fukumu

“服务”的词条中,明确列出了该词源自日语“fukumu”。但是,和《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不同的是,《汉语外来词辞典》中并未表明“服务”一词是“纯粹日语来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

另外,胡琪(2013)围绕“服务”一词的词源问题展开了调查,得出“服务”一词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乃法语“service”的翻译词,最初作为军事术语以“服军务”之意使用。随后,在使用中其词义出现泛化,衍生出“服任务”之意。但“服务”一词的使用始终局限于军事、政治、法律等领域,很少使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服务”一词为军事术语来源的日源外来词。那么“服务”一词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传入汉语中的呢?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讨论该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汉语大词典》找到一些相关信息。

【服务】①为社会或他人利益办事。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三讲:“人人應該以服務為目的,不當以奪取為目的。”沙丁《还乡记》九:“随时都想给人一种印象:他是为人民服务的!”

②犹任职。朱自清《回来杂记》:“回到北平来,回到原来服务的学校里,好些老工友见了面用地道的北平话道:‘您回来啦!’”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后来他在上海《商报》,我也在上海《时事新报》服务,算是报界同人。”[1]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汉语大词典》是汉语言的集大成之作。词典中的释义和例句严格按照时代先后排列。因此,通过《汉语大词典》中“服务”一词的词条内容可以得知,该词最早的用例来自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民权主义》为孙中山的著作《三民主义》的其中一部,完成于1924年。孙中山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两次流亡日本,从时间上来看,正是“服务”一词诞生之后,被频繁使用于军事书籍和报刊杂志中的时期。孙中山在日生活期间,通过报刊杂志接触到“服务”一词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考虑到词典的编撰具有滞后性,一般是在词语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才收录到词典当中;同时,考虑到近代志士学习日本,日源外来词传入汉语均始于晚清,因此“服务”在汉语中开始使用的时间很有可能要早于1924年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为此,笔者希望以弄清“服务”一词如何传入汉语这一问题为突破口,考察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轨迹,并借此说明汉语对日源外来词的吸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