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连词的再分类

4 连词的再分类

与助动词和介词相比,连词是汉语中不构成句子成分的更“虚”的虚词,其句法范畴相对稳固。但由于句法分布上的某些相似性,不仅连词介词兼类、连词副词兼类的现象俯拾即是,而且存在连词与副词和介词的句法范畴区别问题。“我和他争了几句”和“我和他都是孤儿”中的“和”是介词连词兼类的例子(邢2002:123),“我本来想去,可是没有时间”和“我可是没跟你借过钱”中的“可是”是连词副词兼类的例子(周1998:232)。因此在判断句法范畴时也会出现错误,如丁等(1961)将“七月二十六是福贵与银花结婚的日子”中的“与”看作连词(p.126)就很值得商榷。“然后”是副词还是连词,“既”是连词还是副词等问题也是句法范畴归类问题中悬而未决的典型例子[7]

不过,在实际的汉语教学当中,我们发现的偏误例子多出现在是否使用连词和如何区别使用连词上。探讨连词的再分类问题尤显重要。除了从表达的意义对连词进行分类以外[8],一般语法参考书根据所表达的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将连词划分为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也有根据所连接的语法单位将连词划分为“词语连词”和“句间连词”(邢2002:122)的。而Chao(1968)则为连词划分出由“跟”“和”“同”构成的Prepositional Conjunction(p.791)和由“可是”“所以”“或者”等组成的Adverbial Conjunction(p.792)。在这里,我们根据偏误的例子将连词划分为:1)可移动连词和不可移动连词;2)连体连词和非连体连词(包括词语连词与句间连词);3)单音节连词和双音节连词。通过这三个类别,分析连词的一些相关问题。

4.1 可移动连词与不可移动连词

这里所说的移动不是指复句中分句内部的连词移动,如“如果明天下雪/明天如果下雪,我就不去”中连词“如果”的可移动性,而是指由连词构成的从句是否可以后移的问题。朱(1982)解释下边例(1b)是“临时想到追加的话”,例(2b)“代表一种欧化的句法”(p.218),认为例(1b)和例(2b)并不是汉语的一般语序。

(1)a.要是不下雨的话,我明天一定来b.我明天一定来,要是不下雨的话

(2)a.虽然按季节说还是初秋,(但)天气已经很冷了b.天气已经很冷了,虽然按季节说还是初秋

但什么样的连词构成的从句可以后移,什么样的连词构成的从句不可移动是在教学当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我们看例句:

(3)*我要去美国,由于我父亲要调动工作→我要去美国,因为我父亲要调动工作

(4)*昨天我弟弟很不高兴,由于他跟朋友吵架了→昨天我弟弟很不高兴,因为他跟朋友吵架了

(5)我要的是世界地图,不是中国地图,因为中国地图我已经有了(吕主编1999:550)

连词“由于”和“因为”都表示原因和理由,但两者除了语体区别以外,还有语义和语法的使用限制。如“由于事情比较复杂,又由于各人的观点不同,因而意见不完全一致”(吕主编1999:629)所示,“由于”引入的是内在的、必然的理由或原因,所以保持从句位置不变,这也符合汉语因在前果在后的一般规则。而“因为”表示的不一定是内在原因,没有必然性,所以其位置可以在结果前后移动。例(3)-(5)只能使用“因为”而不能使用“由于”的道理也在于此。

4.2 连体连词与非连体连词

连体连词是指基本连接体词的连词,它一般不连接谓词性谓语、词组及分句。“和”正是一个典型的连体连词。

(6)*我头疼和嗓子疼→我头疼嗓子(也)疼

(7)*看报纸和吃早饭以后,洗澡和刷牙→看报纸吃早饭以后,洗澡刷牙

(8)*参观设施和做作品→参观设施做作品

(9)*每次我很紧张和很受感动→每次我很紧张而且很受感动

相关联的状态或动作语义联系紧密,所以在汉语口语中多采用不使用连词这种无标的句法手段。但有些句子似乎也证明连词“和”可以连接谓词性成分。我们看一下丁等(1961:127)列举的两个例子。

(10)便是攻和守的器具

(11)我们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改革和发展

我们认为,上文中的“攻”和“守”、“改革”和“发展”在此已经名词化,“和”实际上连接的是两个名词。而下边刘等(1983:188)等列举的“和”所连接的动词、形容词也都是名词化了的成分,助词“的”和介词“对”的使用证明了这一点。

(12)他的聪明和勤奋

(13)对正义和幸福的向往

不过,丁等(1961:127)列举的其他“和”连接动词的情况值得注意。

(14)中国工农业生产现已全部恢复和超过战前最高的水平

(15)中国的国防力量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起来

例(14)是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例(15)是两个动词共用一个补语的情况,这种极其书面语化了的动词谓语句在今天的汉语里使用“并”似乎更加自然[9]

4.3 单音节连词与双音节连词

单音节和双音节是区分汉语句法范畴中许多要素的重要依据,但汉语连词中有些近义的单音节连词与双音节连词没有太大区别。表示转折意义的“但”和“但是”就是一例。在下边的例子中,“但”和“但是”都可以修正连词“而”的使用错误。

(16)*他昨天身体很好,而没上学→他昨天身体很好,但/但是没上学

(17)*他会英语,而说得不流利→他会英语,但/但是说得不流利

(18)*他会打棒球,而不会打网球→他会打棒球,但/但是不会打网球

(19)*他外貌很可怕,而心地善良→他外貌很可怕,但/但是心地善良

但一些近义的单音节连词与双音节连词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区分两者亦很有必要。“而”和“而且”便是一例。

表达并列关系时,“而”和“而且”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如“高而瘦”和“高而且瘦”(丁等1961:130)。但从丁等(1961:130)列举的“伟大而彻底”“紧张而严肃”等例子来看,将“而”替换成“而且”就有些口语化,略显不自然。语体区别是探讨汉语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和“而且”的相似性仅仅停留在两者都可以连接形容词上。如下例所示,“而且”还可以连接更加复杂多样的分句,表达递进的语义关系,这一功能是“而”所不具备的。这也正是区分单音节连词和双音节连词的意义所在。

(20)*我妈妈会说德语,而会说西班牙语→我妈妈会说德语,而且会说西班牙语

(21)*他的课条理分明而他的发音非常好→他的课条理分明而且他的发音非常好

(22)*他很喜欢看动漫,而是《美少女战士》的超级发烧友→他很喜欢看动漫,而且是《美少女战士》的超级发烧友

例(20)-(22)中的“而且”又都可以替换成“并且”,两者保持着近义词的关系。有趣的是,“并且”与“并”的区别基本与“而且”与“而”的区别相吻合,体现出单音节连词和双音节连词对立的共性。刘等(1983:193)曾指出“并”和“并且”都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还可以连接句子,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其他区别。如下列句子所示,有时“并”必须替换成“并且”。

(23)*这个房间很干净,并很大→这个房间很干净,并且很大

“并”和“并且”的基本意思相同,但除了两者的语体差别(“并”更具有书面语的特点)外,在句子的构成上也有所不同。如下边吕主编(1999:86-87)列举的句子所示,“并”虽然也是连词,但它不能像“并且”那样自由连接动词谓语以外的成分或分句。所以例(23)这类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只能使用“并且”。

(24)咱们可能并且(*并)必须提前实现这个计划

(25)他不但嘴上这么说,并且(*并)行动上也这么做

(26)教室里干净、明亮并且(*并)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