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可能表达的形成条件和句义特点
2025年09月26日
2 无标可能表达的形成条件和句义特点
迄今为止对日语无标可能表达的研究主要有张(1998、2002、2007、2008)、姚(2006)、吕(2007)、楠本(2014)、王(2016)等。基本可以概括为对其形成条件和句义特点两方面的研究。
2.1 无标可能表达的形成条件——强调施事意志[4]的存在
许多学者指出并强调“施事意志”“人为作用”等是无标可能表达形成条件不可或缺的要因之一。其中,又以张(1998等)的研究为代表。
「結果可能弁別三要素」[5]和“日语结果可能表达的形成条件”[6]均强调“施事意志”在无标可能表达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张(2008)所列日语无标可能表达的形成条件如下:
1)句子的主要功能必须是表示变化的,而不是表示动作的。
2)句子所表示的变化必须是人为动作引发的变化。
3)句子所表示的变化必须是施事希望实现的变化,也是动作的目的。
4)原则上使用有对自动词的基本型或否定形式。
后续许多学者的研究如姚(2006)、楠本(2014)等也大都认同上述观点。
2.2 无标可能表达的句义特点
楠本(2014)以崭新的视角,即从句义组成元素[7]这一概念出发对句义进行分析,解释无标可能表达的句义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尤其强调日语无标可能表达中,「動作主の意図·期待の実現への働きかけ」[8]即施事作用必须存在于句义中。
仅有少数学者如吕(2007)、王(2016)等指出,在日语无标可能表达[9]中,当句子表达的事物的“状态变化的可能性”为恒常状况时,就可以表述事物发生变化的属性特征,与施动行为及动作主体的意志无关,例如“水と油が混ざらない。(水和油不能混合在一起。)[10]”,但未展开与之相关的更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