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指称形式与元话语标记
3.1 概念功能以外的第三人称指称形式
这样看来,第三人称指称形式与元话语标记之间似乎没有任何交集,毫无关联。首先,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有确定的语言形式(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专有名词等)。其次,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有较为明确的语法意义。从句法角度看,第三人称指称形式多用于语篇内指或情景外指[6]。例如:
(4)…里見は少しでも疑問の点があれば、その疑問が解けるまで病名を断言しないのが、彼の常だった。
(『白い巨塔』)
(5)僕は今、ある人にあった。その人が指を四本出して見せて、あの教員はこれだというじゃないか。
(『破戒』)
例(4)中「彼」指代前文的「里見」,在小句中作定语。例(5)中「その人」照应前文的「ある人」,在小句中做主语。显然,无论是例(4)的第三人称代词形式还是例(5)的指示代词形式在句子中都参与了命题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篇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参与了命题,是表达命题的必要要素之一,发挥了其“概念(ideational)功能”,属于基本话语。
然而,实际语料考察中我们发现,语篇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发挥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例句中这样的概念功能。实际话语中,随着情节的展开,说话人对于话题中所涉及的同一指称对象,采用不同指称形式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
(6)(婆婆去世后,丈夫旬平的情人找到通子,要求她与旬平离婚。直到此时通子才知道丈夫早已有了外遇。通子来到婆婆一手创建的旅馆,问及旬平,他和其情人一事。)
通子:一つ、聞きたいことがあったんです。お母さんの遺言だから、私と別れて
aあの女を選ぶんですか。
旬平:いや、おふくろが何を言ったとしても関係ない。…
(通子让旬平坦白两人之间的私情,并提出让自己做旅馆老板的离婚条件。)
通子:bあの人との六年間のこと、話してください。
旬平:それはもう①彼女から聞いただろう。
……
通子:二人でかばい合うんですか。cあの女は自分から誘ったって言ったのに。
……
通子:どうして?dあの女が承知しないから?eあの女、女将まで自分のものに?
旬平:いや、②多衣は承知するだろう。どうか、むしろ賛成するだろうな。③彼女は君ならはなみずの女将に相応しいと言ったから。
通子:まさか、fあの女がいつそんなことを?
旬平:君と会ったあとに言ってたよ。…④あいつも従業員を何十人も使って苦労しているからなあ。
(离婚后,通子利用向旬平的情人多衣借来的钱,使由婆婆创建的已经倒闭的旅馆
起死回生。前夫旬平作为旅馆的主厨也从失意中走出重新振作起来。)
通子:結婚して。
私との意味じゃない。g多衣さんとよ。…h多衣さんとちゃんと籍を入れてほしいのよ。…
旬平:…⑤多衣と結婚しろって言うのか。
通子:そうよ。…お願い、i多衣さんと結婚して。
(連続ドラマ『隠れ菊』(第一集至第四集))
例(6)是离婚前后通子与丈夫旬平的对话,内容主要涉及第三者多衣。值得注意的是对同一指称对象进行指称时,说话人通子所使用的指称形式前后发生了变化。通子首先使用「ア」系指示代词形式:「あの女(a.c.d.e.f)、あの人(b)」,然后使用专有名词形式:「多衣さん(g.h.i)」。旬平在同一话轮(turn-talking)中也采用了不同指称形式,包括第三人称代词形式「彼女(①③)」、指示代词形式「あいつ(④)」以及专有名词形式「多衣(②⑤)」。从句法角度看,会话中有关“多衣”的指称形式其主要功能都属于回指[7]。
但是很显然,我们无法用统一的表达形式对例(6)中的指称形式进行替换。这种指称形式变化的原因何在?对话中不同指称形式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指称形式的变化与元话语标记又有何关联?
3.2 「ア」系指示代词的感情色彩
日语第三人称代词「彼/彼女」在形式上与英语第三人称代词“he/she”分别对应。但是这种对应往往局限于语义方面,而非语用上的对应。只要符合句法方面要求,英语第三人称代词在回指先行词方面不受任何限制[8]。日语第三人称代词虽然可以用于回指,但在使用上却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当指称对象为不定指时,日语中很难使用人称代词进行回指。
(7)If someoneelse faints,keep him lying down:loosen hisclothes at the neck,chest,and waist.
(8)私がいない間に誰か来たら、その人(?*彼)にこれを渡してください。
例(7)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与格him和所属格his来回指先行词someone,而例(8)只能使用指示代词「その人」对先行词「誰か」进行回指。
日语中如果使用人称代词进行回指,其前提要求说话人熟知指称对象。如例(6)中旬平对自己的情人使用「彼女(①③)」进行回指。通子在与丈夫旬平面谈之前已经见过了丈夫的情人多衣,并且通过与多衣的详谈大致了解了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指示对象多衣对于说话人通子来说并不陌生,从指称角度而言似乎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彼女」进行回指。但是原文中通子却使用了「ア」系指示代词。
按照日语指示代词的空间距离说或人称区分说来看,现场指示的「ア」系指示代词一般用于指示距离听说双方都远的事物。而有关语境指示中的「ア」系指示代词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学界尚存争议。学者所用术语虽有不同,但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与说话人记忆相关的“记忆说”[9],一种是与听话人认知相关的“共享信息说”。本文延续高芃(2004)的共享信息说,认为对话中「ア」系指示代词用于指示说话人记忆中的事物,其作用在于激活听话人记忆中的相关认知,以达到信息共享。当听话人不能正常接收说话人的指示暗示时,则意味着交际失败。这种情况在日常会话中随处可见。例(9)A、B两人的对话中,A始终使用「ア」系指示代词(「あの報告書」「あれ」)询问之前交代给B的工作是否完成,意在激活B记忆中的相关内容。B由于疏忽忘记了被交代的工作(写报告),因此不清楚A话语中「あの報告書」的具体所指,A的激活目的未获成功,信息共享未能实现,从而导致第一次对话交际失败(B1使用疑问代词形式「どの報告書」进行确认)。当相关信息被激活,A、B双方达到信息共享时,则意味着对话交际获得成功(B2使用了表示确认的终助词「ね」)。
(9)A:あの報告書はもう書き終わったのか?
B1:あの報告書って、どの報告書ですか?
A:先週の金曜に頼んだあれだよ。忘れてるのか。
B2:あ、あれですね。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すっかり忘れてしまって。
「ア」系指示代词可以指示话题中谈及的听说双方都熟知的事物,其主要语用功能在于唤起(激活)听话人对指称对象的记忆或认知,以引导听话人共同参与话题的展开。由于「ア」系指示代词在空间指示上的基本用法是用来指示距离听说双方都远的事物,因此从亲疏关系[10]来看,其所指示的指称对象尽管为听说双方熟知,但说话人对指称对象的心理距离较远。例(6)中说话人通子使用「ア」系指示代词指称对象多衣的目的正在于此。换言之,对话中「ア」系指示代词的语用功能之一为表达说话人对指称对象在客观认知上的认同和在主观情感上的拒绝。
3.3 第三人称指称形式信息内涵
传统语义学认为指称就是指语言与其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关系。Lyons(1977)将客观世界划分为三个实体[11],语言形式与实体之间的指称关系通过指称表达来实现。而语用学则认为语言本身不能指示事物,指称是一种行为,即说话人(作者)通过语言形式使听话人(读者)识别事物(参见George2000)。名词、指示词语、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等都具有指称功能。日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在信息内涵上具有非等值性,其所体现出的客观性程度可以通过层级来表示,由高到低依次为:
(客观性)专有名词[12]>指示代词>人称代词
专有名词属于第一级实体,即客观存在的有形实体,因此其客观性最强。说话人在需要指称某一事物时,通过采用某个指称词语,向听话人表达该指称对象的可及程度。代词本身所含信息需要听话人借助语篇内其他词语、语境等解读,因此属于高可及性标示语[13]。由于指示代词的信息内涵依赖于语境(既包括百科知识语境、有形交际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语篇语境),因此其客观性较专有名词弱。人称代词中,第一、第二人称所指为话语行为的参与者(多为直指(deixis)),通常需要联系语篇外情景参照话语角色来确定。而第三人称代词所指为话语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就功能而言具有语篇衔接(endophora)功能,其信息内涵的客观性弱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
例(6)中随着情节的发展,通子在多衣的资助下让旅馆重新焕发了生机,通子对多衣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由开始的敌对,到感激多衣为振兴旅馆提供的无偿资助),认为应该给多衣一个适当的名分,于是劝旬平与多衣结婚。此时,通子对多衣的指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指示代词形式转变为专有名词形式(人名加敬称)。由于第三人称指称形式在信息内涵上所具有的非等值性,使得会话中同一说话人对同一指称对象的指称表达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这种变化体现了说话人(作者)对语篇整体的有意操控。
依据这样的层级关系我们可以解释,日语的新闻报道中之所以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回指,其原因就在于被报道对象尽管为公众熟知的人物(如政治家、知名体育选手等),但是由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客观性程度较低,因此不适用于新闻报道类文体。相反,在评论性报道中,评论员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回指。例如:
(10)刈屋(解説委員):プルシェンコはそれなりの演技をしたんですけど、本来のプルシェンコだったらもっとできたんじゃないかなと。
……
首藤(アナウンサー):でも、私も正直、私、プルシェンコ様を見ていて。…素晴らしかったと思ったんですよ。
刈屋(解説委員):僕はこの時に、ミックスゾーンで高橋大輔選手と2人で見たんですよ。…あの点数抑えられるんだったら、高橋大輔が4回転成功していたら彼が金だったんですよ。
(「技か美か 何を“魅せる”? 進化する冬季五輪」NHK 2018年02月03日放送)
例(10)是评论员(刈屋)与主持人(首藤)就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男单冠亚军的表演进行的对话,焦点是为何完成了高难度四周跳动作的俄罗斯选手普鲁申科(プルシェンコ)最终负于没有四周跳动作的美国选手而屈居亚军。对话开头部分,评论员对话题中心人物使用专有名词(プルシェンコ)进行指称,主持人在指称该对象时同样使用了专有名词并增加了敬称(プルシェンコ様)。而在对话的后半部分,评论员描述自己与高桥选手在赛场混合区观看完普鲁申科表演后的直观感受时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彼)进行指称。我们认为,此时,评论员是将自己熟知的、与指称对象相关的信息(亲自在现场观看了比赛)提供给主持人(包括观众),其信息内容属于评论员自己的领域[14]。一般来说,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往往是以说话人和代名词所指称事物间存在某种关系为前提的,因为所指称事物归属于说话人领域,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