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语
本文以日语的时体标志「シテイタ」为焦点进行了日汉对比分析。过去时继续体「シテイタ」所表示的“过去的运动的持续”可以说是「シテイタ」的基本意义。在句子所表达的事件中,常常使用与时间相关的名词和副词,从事件与时间的关系来看,「シテイタ」除了表示“过去的运动的持续”这一基本意义之外,还可以表示“过去的运动的继续”“过去的运动的经历”“过去的结果的持续”“过去的运动的实现”“过去的初始状态”等派生意义。
表3 「シテイタ」所表示的意义

与「シテイタ」这一日语的时体标志相对应的汉语的表达形式有两种:有标与无标。有标的情况有动态助词“了”“……来着”“……过”等,但多数情况为无标。这次收集的139条例句也是绝大多数为无标的情况,有标的例句仅有8例,因此可以说,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是靠语境来体现日语的「シテイタ」的。
日语动词的形态变化发达,「シテイタ」既可以表示奥田所说的「過去(形)」,也可以表示「継続相」。就其下位分类来看,如表3所示,其意义用法可分为6类,这一分类更能凸显与汉语的对应关系。孤立语的汉语和黏着语的日语在表达上虽存在差异,但现实世界只有一个,我们通过对比分析还是可以看出其各自的语言特点和对应关系的。
此次调查显示,有标的汉语动态助词“了”“……来着”“……过”与动词本身有关,无标的情况多与词组层面和句子层面有关,与时间相关的名词“每天”以及副词“正在、正、在(……呢)”“已经……”“曾经……”等常常出现在词组和句子的前面。
注
[1]国立国语研究所(1985:33)将表1中的「非過去」「過去」列为「非過去形」「過去形」。
[2]详见铃木康之(2011:8)。
[3]详见铃木康之(2011:82-83)。
[4]笔者认为“继续”与“持续”有所不同。“继续”是指有间隔的断断续续的运动,而“持续”则表示无间隔的持续性运动。
参考文献
[1]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彭广陆,毕晓燕,译.铃木康之著.现代日语词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9.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1984.
[5]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1.
[6]奥田靖雄.アスペクトの研究をめぐって—金田一的段階—[J].宮城教育大学·国語国文,1977(8).
[7]奥田靖雄.動詞の終止形(その1)[J].教育国語2.9,1993.
[8]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M].ひつじ書房,1995.
[9]国立国語研究所.現代日本語動詞のアスペクトとテンス[M].国立国語研究所報告82.秀英出版,1985.
[10]鈴木康之監修.日本語文法研究会,編.概説·現代日本語文法—改訂版—[M].桜楓社,1991.
[11]鈴木康之.現代日本語の連語論[M].日本語文法研究会,2011.
[12]須田義治.現代日本語のアスペクト論[M].海山文化研究所,2003.
[13]張岩紅.“过”に訳す日本語について—スル·シタ·シテイル·シテイタの体系を中心に[C].日中言語対照研究論集第6号.日中対照言語学会,2004.
[14]張岩紅.“V1着V2”と“一边V1一边V2”との関係について[C].日中言語対照研究論集第8号.日中対照言語学会,2006a.
[15]張岩紅.文末のシテイルとそれに対応する中国語について[C].2006'清華大学日本言語文化国際論壇論文提要集,2006b.
[16]張岩紅.中日対照関係から見る「シテイル」の意味[C].研究会報告第42号.国際連語論学会〈Ⅷ〉日本語文法研究会,2018.
[17]町田健.日本語の時制とアスペクト[M].アルク,1989.
[18]バーナード·コムリー著.山田小枝,訳.アスペクト[M].むぎ書房,1988.
[19]吉川武時.日本語文法入門[M].アルク,1989.
[20]楊剣.アスペクトを表す形式(補助動詞)に関する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1]呂叔湘主編.牛島徳次監訳.菱沼透,訳.中国語用例辞典[M].東方書店,1992.
[22]言語資料: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日中対訳コーパス,2003.
作者简介
姓名:张岩红
性别:女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日本语言学、汉日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