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四组味觉形容词的词义扩展比较

3 中日四组味觉形容词的词义扩展比较

3.1 汉语“酸”和日语「酸っぱい」

3.1.1 味觉领域的用法

(1)从五味滋养五脏的理论出发,小洁夜宵经常食用糖醋小排、酸奶以及酸味的水果。

(CCL:程凯《餐桌上的养生》)

(2)かなりしっかりと酸っぱいブルーベリーとおとなしやかなパンとよく合う。

(少納言:Yahoo!ブログ2008)

(3)“至于木缸和塑料缸腌出的酸菜有什么区别,只有我这样的民俗学家才能尝出来。”

(CCL:《人民日报》1993)

(4)ピリッと辛みのきいた甘酸っぱい中国風の白菜漬け。

(少納言:実著者不明『オレンジページ』)

(1)和(2)是味觉形容词最基本的用法,(3)和(4)的用法通常用于通过发酵等方法生产的腌制品。此外,「酸っぱい」常与「甘い」配合使用表达酸甜口味,不仅用于味觉领域,也常用来形容花或果实的酸甜香味,即词义转移到嗅觉领域。“酸”也有类似用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多用于味觉领域。“酸”和「酸っぱい」常表示贬义,通过与“甜”或「甘い」结合变为褒义(详见例(9)(10))。

3.1.2 其他感官领域的用法

(5)许多美味可口的菜肴和食物,一经腐败菌和病菌的光顾,不消几天甚至几小时,就会变酸变质。

(CCL:《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6)あれ、この牛乳、酸っぱくなっている。

(CD-ROM版『新潮文庫100冊』)

(7)他坐在我身边,我闻得到他身上发出来触鼻的汗酸,大概好几天都没有洗澡了。

(CCL:白先勇《孽子》)

(8)部屋のなかはすこしだけ酸っぱい匂いがした。ヒカルは妙に懐かしい気分になった。

(少納言:花村萬月『風転』)

(5)和(6)语例指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变质的情况,关于该用法有先行研究将其归类于味觉,事实上在食物变质后只有少数情况是在品尝后才发现的,很多情况下嗅觉判断是先于味觉感知的,本文暂且把其归类于嗅觉领域。其次(7)和(8)中的用法通常修饰臭气或汗等酸臭味。这一词义转移现象基于人类味觉受到醋等酸味刺激时,鼻子也会受到相应的刺激。因此在闻到腐坏物质或是汗液的酸臭味时,鼻子受到关于酸味的刺激而使大脑联想到食用醋时的味觉感受。

(9)店堂里终日洋溢着酱制品的酸甜而醇厚的气味。

(CCL: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

(10)甘酸っぱい梅の香りが部屋中に漂っていた。

(少納言:河治和香『秋の金魚』)

(9)和(10)虽然同为“酸”和「酸っぱい」在嗅觉领域的词义扩展现象,但与上述(5)-(8)所示的腐坏变质类相比,更倾向于对酸甜味觉的积极意义的扩展。

(11)哀鸿酸嘶暮声急

(《李太白全集》)

“酸嘶”形容听起来悲伤的声音。这种用法常见于古诗词,在日语中并未发现类似用法。人类在食用刺激性强的酸味食物时,会感觉眼睛发“酸”产生流泪感,同样在悲哀之切时也会感到眼睛发“酸”,即通感联想使得味觉领域的“酸”转为心理感觉的“酸”,后接表示声音动作的“嘶”,实现由味觉领域向心理感觉再到听觉领域的间接性的词义转移。

(12)小鴨に果汁だけ飲ませてみたら一瞬酸っぱい顔したけど意外にもおかわりを催促してきました!

(少納言:Yahoo!ブログ生活と文化)

食用酸性食物时人会自然的蹙眉皱脸,呈现出不是很愉快的状态,与(12)中描写的不情愿的表情如出一辙,故实现由味觉领域向视觉领域的词义转移。

3.1.3 “酸”和「酸っぱい」的总结

根据前节的语例描述,将“酸”和「酸っぱい」在听觉、嗅觉和视觉三个感官领域的词义转移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见图1。

img

图1

其次对各感官领域的“酸”和「酸っぱい」的词义转移异同点进行考察并总结为下表。

表1 各感官领域的“酸”和「酸っぱい」的异同点比较

img

如图1及表1,“酸”和「酸っぱい」两词在味觉领域和嗅觉领域的词义转移过程及程度极为相似,但是「酸っぱい」与「甘い」结合形成的「甘酸っぱい」比“酸甜”适用范围更广。其次“酸”在听觉领域呈现出词义转移现象,这种用法并不多见,且这一词义转移现象与“酸”的基本义的联系比较微弱。「酸っぱい」的词义没有向听觉领域转移却向视觉领域转移,这一变化通过表情的相似性连接起来。此外从语料可以得出“酸”和「酸っぱい」两词常用于表示负面意义(“酸甜”和「甘酸っぱい」的用法除外)。

3.2 汉语“甜”和日语「甘い」

3.2.1 味觉领域的用法

(13)一般来说,脑力劳动者可以适当地吃些甜食品,如蜂蜜、藕粉、糕点等,因为糖能刺激和提高大脑的活动能力。

(CCL:《养生与健美方法100例》)

(14)チョコレート、キャンディ、キャラメル、タフィー(キャラメルに似た甘いお菓子)など色とりどり、おいしそうなお菓子が豊富にある。

(少納言:村上和香子『留学ってドキドキ!』)

(15)水属山泉之水,水质纯净甘甜,是酿佳酒之佳泉。

(CCL:《人民日报》1995)

(16)のどを全開にしてグビッとひと飲みすると、これが何と甘茶のようなウスラ甘い水。

(少納言:佐藤健『東欧見聞録』)

(17)果皮黑紫色,肉软多汁,子少味甜,果穗重达600克,果粒大,单粒最大重16克。

(CCL:《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8)手で皮がむけるフルーツで、酸みが少なく甘い。

(少納言:平野泰三『フルーツカッティング』)

(19)甘い塩加減の煮物があまり好みじゃないんだ。

(瀬戸賢一『ことばは味を越える』)

(13)及(14)是“甜”和「甘い」在味觉领域的基本义,其余的用法均为基本义在味觉领域的意义延伸。(15)和(16)的用法特指“盐分少或者是不苦”,常用来修饰水或者茶等,(17)(18)中的用法意为“酸味少”,此外例(19)的「甘い」还用来描写食物的盐分少、味道淡等情况。

3.2.2 其他感官领域的用法

(20)微风轻拂,夹杂着甜美的花香气息。

(CCL:古龙《陆小凤传奇》)

(21)バラの甘い香りとブレンドされて、おだやかな眠りを誘います。

(少納言:赤岩智美『花時間』)

这种情况与“酸”和「酸っぱい」在嗅觉领域的词义转移类似,在品尝甜味食物时产生的愉悦感和在闻到香味时的感觉相似而形成了通感联想。甜甜的香味常用来修饰花香或者女性身上的香味,在形容女性身上的香味时,除了“令人愉悦”的细节外,还具有“吸引异性”的意思。在嗅觉领域“甜”和「甘い」的词义转移方向及程度基本一致。

其次《汉日味觉词“甜”、「甘い」的隐喻现象对比研究》(王静2011:45)一文中引用「このタバコは甘い」一例且将其归类于嗅觉领域,并附有“这个烟不给劲儿”的译文。王将其原因归于古日语「甘し」的“味淡,不足”这一语义特征。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可以与下文的「甘い痛み」及「包丁は甘い」看作同一语义特征在不同感官领域的词义扩展现象。除此之外该句也可以译为“这个烟是甜的”,即强调抽烟时的味觉感受。由于本文侧重对通感隐喻现象的研究故暂且将其归类于嗅觉领域。

(22)她那又高又亮的嗓门和她娇小的身材似乎极不相称,但她婉转甜美的音色却与她妩媚的笑容极为和谐。

(CCL:《人民日报》1994)

(23)アニメ「ゲゲゲの鬼太郎」のエンディング·テーマでもあるこの曲は切なくて甘いメロディが印象的な好楽曲です。(少納言:Yahoo!ブログ2008)

甜味会给人愉悦感,在中国或日本有用“甜”或「甘い」形容美妙的声音的习惯,这种味觉上的愉悦感和听觉上的愉悦感联系起来使得味觉领域到听觉领域的词义转移成为可能。但是在汉语里有“甜得发腻的声音”这种表达,与常见的褒义表述不同,此处的“甜”包含“让人嫌恶”的意思,在日语中虽然有类似说法如「甘すぎる」,但是同样的用法通常仅限于味觉领域。

(24)这一夜,小家伙在秀珍的怀抱里睡得那么香,那么甜。

(CCL:《人民日报》1994)

(25)清潔感と色気が同居する甘い笑顔をファンは「淳スマイル」と呼んでいる。

(少納言:吹上流一郎『KAT-TUN素顔の青春』)

(26)義理で…なんて甘い顔をしていると漬け込まれます。

(少納言:Yahoo!知恵袋2005)

(27)栓が甘くてすぐ抜ける。

(Yahoo!ウェブ)

(24)(25)的用法基于甜味给人的愉悦舒适感与美好的相貌、笑脸、表情以及睡颜等给人的愉悦感所具有的共同点。但是在描述外貌或性格时,汉语的“甜”通常仅限于形容女性,而「甘い」却无性别限制。其次(27)中「甘い」的用法较为特殊,与基本义之间的联系看上去较为微弱。甜味食物能够使人精神放松,由此可以推出“放松、束缚较小”等词义,这种用法多见于物体。(26)的用法同样基于甜味使人精神放松、表情和缓这一联想,此处的用法可理解为“好脸色”,只用于人。

(28)もう一枚の肌のように、互いの指先に甘い感触を残す布を、男のものも女のものも、とうとう見つけることはできなかった。

(少納言:光野桃『可愛らしさの匂い』)

(29)それからやや強く吸われて、苦痛を感じる寸前に解放される。喉の奥に、甘い痛みだけが残った。

(少納言:藤原万璃子『ワイルド·ローズ』)

(30)この包丁は甘い。

(Yahoo!ウェブ)

汉语“甜”没有在触觉领域的词义转移现象,而日语却不同。如(28)「甘い」表示令人舒适愉悦的触感,译为“柔软的”“顺滑的”等。这种词义转移同上文的嗅觉领域、听觉领域以及视觉领域的一部分产生过程相似。

「甘い痛み」的产生是基于基本义“酸味较轻、清淡”,即对味觉刺激较小的意思,“痛感较轻”又可以理解为对身体刺激较小。(30)的「甘い」意为“不锋利”,即对他物的刺激不强,这一词义的产生与前文「甘い痛み」的词义转移过程相似且方向一致,也可以理解为与视觉领域的“放松”“束缚较小”词义具有相似性。

3.2.3 “甜”和「甘い」的总结

根据前节的语例描述,将“甜”和「甘い」在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四个感官领域的词义转移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见图2。

img

图2

其次对各感官领域的“甜”和「甘い」的词义转移异同点进行考察并总结为下表。

表2 各感官领域的“甜”和「甘い」的异同点比较

img

如图2及表2所示,“甜”和「甘い」的词义转移过程比“酸”和「酸っぱい」更为复杂并且程度更大,而这一现象又集中体现于「甘い」。“甜”和「甘い」在味觉领域和嗅觉领域的用法大致相同,但在听觉领域,“甜”可以根据所接词汇不同而表示两种相反的意思;在视觉领域和触觉领域,「甘い」的词义表现出较大的可变性。通常情况下“甜”和「甘い」都表示褒义,“甜得发腻”以及「甘い」在触觉领域的部分词义表示贬义。

3.3 汉语“苦”和日语「苦い」

3.3.1 味觉领域的用法

(31)二曰燥,或用温性的苦药以祛寒湿,如苍术;或用寒性的苦药以除湿热,如黄连。

(CCL:温长路《俗言俚语话养生》)

(32)白花豆の苦味が口に残るQ砂糖を入れて白花豆を煮たのに、苦い味が後口に残ります。

(少納言:実著者不明『なんでやろ!商品110番』)

(33)它含有0.3%-1%的挥发芳香油,使啤酒致香;含4%的苦味素,使酒带有特殊的爽口苦味,但入口不久即消失。

(CCL:《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4)珈琲のほろ苦い風味がじわっ…と滲みてきた後、間髪入れずミルクのほのかな甘味がふわっ…と広がる。

(少納言:Yahoo!ブログ2008)

“苦”和「苦い」作为味觉领域的基本义,既可以表示“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又可以像(33)和(34)一样表示“略苦的香味”,两词的差异较小。

3.3.2 其他感官领域的用法

(35)纸烟有一种苦臭的霉味。

(CCL:《1994年报刊精选》)

(36)糖尿病性ケトアシドーシスの死を招く苦い悪臭が感じられた。

(少納言:ニック·トーシュ(著)/熊井 ひろ美(訳):『ダンテの遺稿』)

(37)程心尝了一口那碧绿的茶汁,一阵苦香沁人心脾,脑海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变得清澈透明了。

(CCL:刘慈欣《三体III》)

(38)このゴボウを細かく切って干したものを焙煎するとタンポポコーヒーができる。ほろ苦い香りに根っこを掘りあげた苦労も手伝って、なんとも言えない味わい深い一杯となるだろう。

(蓮実香佑『「植物」という不思議な生き方』)

“苦”和「苦い」在嗅觉领域的词义转移也基于基本义而分为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苦味不被人喜欢,当尝到苦味时人会产生嫌恶感。例如人在嗅到煎药的味道时会自然想到味觉的苦味,从而形成通感联想称这种味道为苦味。与此相对应,“苦香”和「ほろ苦い香り」的用法是由基本义的第二层意思衍生出来的,通常以后接“香”或「香り」的形式出现,为褒义。

(39)余明义苦笑一声后,安慰着业春,也安慰着自己。

(CCL:《作家文摘》1996)

(40)苦い響きか、甘美な響きか。オンラインカジノにおいてもそれは同様だ。

(Yahoo!ウェブ)

这里的“苦”和「苦い」都表示不愉快的意味,均由基本义的第一层意思衍生形成。与前文“甜”和「甘い」在听觉领域的词义转移现象相似,意思相反。

(41)鼯鼠卖不出去,外债还不上,弄得这位农民整天愁眉苦脸。

(CCL:《1994年报刊精选》)

(42)彼は苦い顔をして、相手の眉の間を睨みつけた。

(芥川龍之介『素戔嗚尊』)

“愁眉苦脸”和「苦い顔」都意为“不高兴的表情”“蹙眉皱脸的表情”,可与喝苦药的表情形成通感联想,这一词义也由味觉领域的第一层基本义演变形成。

(43)我苦笑了一下告诉她,什么不错呀,还在原地踏步,一点起色也没。

(CCL:《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这里的“苦笑”和前文听觉领域部分列举的“苦笑”意思相同,但前者重点强调声音,而后者修饰状态表情。

3.3.3 “苦”和「苦い」的总结

根据前节的语例描述,将“苦”和「苦い」在听觉、嗅觉和视觉三个感官领域的词义转移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见图3。

img

图3

其次对各感官领域的“苦”和「苦い」的词义转移异同点进行考察并总结为下表。

表3 各感官领域的“苦”和「苦い」的异同点比较

img

如图3及表3所示,“苦”和「苦い」从基本义到通感各个领域的词义转移具有一致性,且两词在嗅觉领域的词义转移均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的基本义,但在其他领域的词义转移却以第一层基本义及“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为主。

3.4 汉语“辣”和日语「辛い」

3.4.1 味觉领域的用法

(44)辣椒原产美洲,明代时传入我国,当时叫它“番椒”,因其富含辣味,后改为辣椒。

(CCL:《人民日报》1993)

(45)大好きなピリ辛の唐辛子が入っていて、美味しかった。

(少納言:Yahoo!ブログ2008)

(46)酒,辣辣的,走入腹中,暂时麻醉了内部,使他舒服一会儿。

(CCL:老舍《四世同堂》)

(47)だから、「辛い酒が好きだ」なんて単純なことは言わず、あれこれと飲み比べると楽しいと思われる。

(少納言:Yahoo!ブログ2008)

(48)老人本应安享晚年,进茶馆,逛巴扎,吃香喝辣抖威风,可他整日价闷闷不乐,象丢了魂儿似的。

(CCL:《1994年报刊精选》)

(49)焼肉やさんにある、タレにいれる辛い味噌みたいなやつを、韓国のお土産でもらいました。

(少納言:Yahoo!知恵袋2005)

“辣”和「辛い」在味觉领域的基本义比较丰富,首先两词都意为“像姜蒜等的刺激味道”。其次两词都可形容酒的度数高、刺激强,或者香辛料的味道刺激。

另外,「辛い」还可以形容“酸味”和“咸味”,即其他味道的刺激程度,比“辣”所适用的味觉范围更广(西见圭2015:31)。当形容具有较强的咸味时,常用「鹹い」(からい)代替表达倾向于咸的辣味(鹹い煮つけ:咸味儿的干烧菜)。「辛い」的生理感觉实际上是不具体的,除了“酸”“甜”“苦”等明显的味道以外,刺激强的味道用「辛い」形容,因而听到这一词汇时就会认知到“味道过度香或强”。

3.4.2 其他感官领域的用法

(50)突然,闻到一股辣味,敌人从炸开的口子里放进了毒气。

(CCL:雪克《战斗的青春》)

(51)サムライウーマンの香りが、スパイシーというより辛いのです。

(http://okwave.jp/qa/q4445276.html)

辣味具有刺激性,当人体感受到类似毒气的其他刺激性气体时容易联想到辣味的刺激形成通感联想。

(52)刑讯室里又传来了声音,是徐鹏飞毒辣的笑声。

(CCL:罗广斌《红岩》)

该用法主要修饰“叫声”或“笑声”,通常是对人耳朵或其他方面造成刺激的声音。

(53)在她们甜蜜蜜的语言和火辣辣的目光下,你若不掏腰包似乎心就虚,就有种负疚感,总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家的这份厚爱。

(CCL:《人民日报》1995)

“火辣辣的目光、眼睛”意为“表现激动情绪的目光(如兴奋、焦急、暴躁、害羞等)”。“辣”在味觉领域的基本义体现出刺激性的共性,而在此处的用法更倾向于对心理的刺激,即激动的情绪。

(54)有的同志脸晒脱了皮,有的药液洒在身上,烧得火辣辣的疼,仍然坚持工作。

(CCL:《人民日报》1995)

此处“火辣辣”形容因火烧或鞭打而产生疼痛的感觉,即对皮肤或身体产生了刺激。

3.4.3 “辣”和「辛い」的总结

根据前节的语例描述,将“辣”和「辛い」在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四个感官领域的词义转移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见图4。

img

图4

其次对各感官领域的“辣”和「辛い」的词义转移异同点进行考察并总结为下表。

表4 各感官领域的“辣”和「辛い」的异同点比较

img

如图4及表4,虽然「辛い」比“辣”在味觉领域的基本义更加丰富(可修饰酸味和咸味),但是在其他感官领域的词义转移方面显然“辣”的扩张程度更大。且“辣”在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四个感官领域的词义转移都由刺激性的特点衍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