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现状
2025年09月26日
1 研究现状
中日同形词作为汉日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语义区别相关研究成果颇丰,而词性用法对比方面略显不足,目前仅有部分综述性论文涉及了名形差异。
中国方面,有近10篇论及同形词词性差异的论文,但整体而言论及名形差异的较少。其中侯仁锋(1997:84)论及了「中国語では形容詞あるいは副詞、日本語では名詞のもの」,并从日语习得偏误角度举例进行了说明。潘钧(2000:184)考察了日语为名词,汉语为名形兼类的同形词,指出语义差异、词性的历时变化是词性产生差异的原因。何宝年(2012:209)在「品詞問題が起こる可能性が高い同形語」中提及名形间存在差异的同形词,并从认知角度考察了其在汉日语中词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此外,宋晓玉(2012)、王尤(2017)等论文,从习得偏误角度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词性差异,但未见名形差异相关的详细分析。
日本方面,石坚、王建康(1983)是探讨中日同形词语法性质差异的首篇论文,但主要考察了动词的及物性差异,并未提及名形之间的差异。熊可欣、玉冈贺津雄(2014)对照『日本語能力試験出題基準(2007)』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抽取了1 383个中日同形词,并按照词性异同分为五类,其在「『日≠中』: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品詞性が全く異なるもの」中就提及了汉语为形容词、日语为名词的同形词,但该研究主要目的是编制词表,未作深入分析。此外,五味政信(2006)、王灿娟(2014)等也从词性差异角度对同形词进行了论述,但研究主要集中在「サ変動詞」上,对名形类的论述较少。
总体来看,目前已有的中日同形词词性对比研究中仅有少数涉及了名形差异,而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论文则少之又少。同时这些研究的词性判定都依赖词典标注,未进行实际调查,因此结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