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考察
4.1 《实学报》原文外来词的数量和特征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实学报》日语原文中出现的外来词总数为505词,单计词数297词。其中,A类“有汉字表记的外来词”复计词数159词(31.5%),单计词数[3]71词(23.9%),B类“片假名单一表记外来词”复计词数346词(68.5%),单计词数226词(76.1%)。《实学报》外来词中约3成为A类外来词,7成为B类外来词。
表1 《实学报》原文外来词词数统计

以上外来词包括单词、词组。单词按词性分类如下表2。名词再进行细分,固有名词分为地名、人名及其他(船名、报刊名等)。另外,词组(如「」)也作为1个词统计。A类中约7成、B类中约9成为固有名词,其余为普通名词、量词及词组。人名及其他外来词几乎全部为B类。量词中大半为A类有汉字表记的外来词。
表2 A类和B类外来词的词数统计

结合表2数据与实例,《实学报》所译近代日本报刊中出现的两类外来词的特征如下。
a.外来词的表记尚有波动。A类中有汉字表记和片假名表记的波动,如「」。B类中亦有片假名表记的波动,如「カリフオルニア、カリフオルニヤ」。
b.A类词中既有利用汉字表记发音的,如「」;也有忽视其发音,只利用汉字表记意思的,如「
」。
c.认知度高的固有名词多为A类词。地名特别是国名,如「」「
」「
」「
」等认知度高的词均为A类。「ウラグウニー共和国」「ザバイカル州」等认知度低的词均为B类。
d.借用近代汉语词,并加片假名注音的词1例(「」)。
4.2 《实学报》对外来词的翻译
4.2.1 A类有汉字表记的外来词
A类词的翻译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统计时以汉字表记为基准。如「」虽注音假名有些许差别,汉字表记相同即作为同形词统计。
①沿用汉字表记(复计99词、单计48词)
②变更为汉语既有词(复计49词、单计22词)
③未译(复计11词、单计10词)
以上3种词语对照总结至表3(ア~キ7类)。3类共通的词ア未见,2类共通的词有イ(4词)、ウ(2词)、エ(3词),各类独有的词有オ(42词)、カ(15词)、キ(5词),合计A类单计词数为71词。
表3 A类外来词按翻译方法词数统计

イ·(4語)
ウ·(2語)
エ·(3語)
オ·…(42語)
カ·…(15語)
キ·(5語)
下面结合实例,详细分析沿用、变更、未译的词语。
①沿用汉字表记的情况:
(1)加幡定雄出品の集魚灯は巧みに出来たりを以て蔽ひし
を装置し水中に半を沈め魚を寄せて釣り又は網にて漁するものなり
(『大阪朝日新聞』「水産博覧会」)
(1’)加幡定雄地方之捕鱼法.用集鱼灯.其制甚巧.中用硝子燃点.外皆遮蔽.将洋灯装置水中.半沉于下.鱼见灯光.皆寄集于此.或钓或网.无不如意.[4]
(《实学报》〈水产博览会〉)
(2)而して大統領滞留中は又重なる店音楽園等特に仏国水兵の為めに公開し
(『時事新報』「仏国大統領の露帝訪問」)
(2’)而款留大统领之地方.又重设珈琲店音乐园等.使法国水兵.咸以此地为公设之所.
(《实学报》〈法国大统领往见俄帝之访问〉)
如上例所示A类有汉字表记的外来词,未加说明、注释的情况下沿用了该词的汉字表记。特别是「加奈陀、加拿陀」「巴里、巴黎」「西伯利亜、西伯利、西比利亜」等汉字表记不一致的词也被原样继承过来。
例(1)的「」「
」两词,未利用汉字的发音,汉字表记被当作一种假借字,来表示该外来词的意思。即让汉字词「硝子」「洋燈」所指物与外来语「ガラス」「ランプ」所指物一致。「硝子」一词当初由传教士带来,采用了vidro「
、
」的表记方式,到了江户时代受兰学的影响,在把外来语翻译成日语,然后用译词来表记外来语的趋势下,出现了glass「
」、lamp「
」等译词(松岡1982:97、102-104)。二译词延续至明治时代,出现在报刊文章中。
汉语中“硝子”作为人工水晶的意思,在明代已有用例(曹昭《格古要论·硝子》:假水晶用药烧成者,色暗青,有气眼。或有黄青色者,亦有白者,但不洁白明莹,谓之硝子)。日本借用此汉语词“硝子”作为外来语glass的译词,翻译为“用硝子燃点”虽然沿用了「硝子」,但意思不同。
「洋燈」一词为中国造词还是日本造词尚待考证。但作为中日共通文字组合,「洋銀」「洋琴」「洋杖」「洋筆」「洋漆」等,用「洋~」来表达西洋风格事物的文字使用原理在两国语言中是共通的(石绵1997:325)。
例(2)的「」一词利用了汉字的发音,现代日语词形为「コーヒー」。日本《学研汉和大字典》中「コーヒー」写作「珈琲」时附有〔国〕标记,以示其为日本的文字用法,同时也有「珈琲」为中国造词的说法(石绵1997:326)。而汉语中,早在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Ⅱ》中作为cof fee的译词“咖啡”[5]已经出现,其后有“加非、架非、考非、喀啡、珈琲”等词形,现代汉语中固定使用“咖啡”。总之,出于“珈琲”一词词形在汉语中存在,或与“咖啡”相近等理由,翻译者未做改动直接沿用了该词形。
②变更为汉语既有词的情况:
(3)茲に一言せんと欲するはに輸入する茶の等差税を拂はざるべからざる一事なるが欧羅巴
に輸入する茶は即ち
に輸入する分よりも一「プード」に附き八金留の多額を拂はざるべからず
(『大阪毎日新聞』「東部西伯利と西伯利鐵道」)
(3’)虽不能以余一人之私言为定.(略)其大旨不过以俄罗斯输入茶叶为大宗.及欧罗巴洲界内之俄罗斯所运之茶.亦可由铁路输入.从前西伯利陆运经费.每重一颇督.需费银八圆.
(《实学报》〈东部西伯利铁道〉)
例(3)汉字表记「露西亜」未被沿用,而变更为“俄罗斯”。不仅此处,译文中全部将「俄羅斯」译为“俄罗斯”或“俄国”,与现代汉语一致。可见清末作为「ロシア」的译词“俄罗斯”“俄国”已经是惯用的称呼了。但“俄罗斯”却不仅在汉语中使用,日本最初的环游世界日记《航美日录》(1860)中已有“俄罗斯”3例,如卷6“时差”(「時ノ差」)一项中的「東経三十度シントベイトルビユルク俄羅斯都府」。在“时差”前,作者玉虫左太夫「友人某英書ニ基キ時差ヲ考フ、航海スル者知ラスンハアルベカラス」的叙述中可知,有受友人的英语翻译的影响而使用的可能性。译词「俄羅斯」与汉语相同属于偶然或有何种关系目前还无法断言。
(4)植物学上此樹の分布を記せば東部に於てはザンジバル地方に自生し
(『時事新報』「内地と台湾の相違」)
(4’)然于植物学上考究此树之来历.记此树分布之地.东部阿非利加于若痕其拔路地方.则自能生殖.
(《实学报》〈台湾植物与内地相违〉)
日语原文中共有2处「亜弗利加」,译文中1处沿用了该汉字表记,1处变更为汉语既有词。例(4’)为后者,变更为“阿非利加”。根据王(1992a)的考察,中国最初对非洲的记录为《坤与万国全图》(1602)中的“亚非利加”,著者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所造的中文地名多为日本所接受。受汉语的影响,日语中出现了「阿非利加洲」(『世界国尽』(1869))、「亜非利加」(『世界都路』(1872))等。「アフリカ」中「フ」的汉字表记曾出现过「弗」「佛」「拂」「布」「夫」等,由于「弗」字形简单,且习惯上比「非」与「フ」音更匹配,最终确定为「弗」。而翻译日本报刊文章时,比起“亚”字,“阿”字与「ア」发音更相近,且汉语中惯用“非”字,故译者将「亜弗利加」变更为“阿非利加”。
(5)ヱナルジヤー號はを卸して救ひ上げしも井上丹蔵のみは不幸にして溺死せりと
(『大阪朝日新聞』「帆船沈没」)
(5’)英汽船急放杉板援救.惟井上丹藏.不幸溺死.
(《实学报》〈帆船沉没〉)
《学研汉和大字典》中「ボート」写作「端艇」时附有〔国〕标记,以示其为日本独有的文字组合(藤堂1978:955、石绵1997:326)。「杉板」一词收录于《日本国语大辞典》中,但意思为「杉の木の板」,与「ボート」无关。
《汉语大词典》中未收“端艇”,“杉板”一词与日语意思相同。另有收录“杉板子、杉船、舢板、舢舨”,均与「ボート」意思相同。用例集中于清代,应该是「ボート」的译词表记尚未确立时期的词形。汉字表记虽有波动,但在翻译日本独有的文字组合时,还是使用了汉语既有词。
实际上「端艇」也并非与汉语无关。《日本国语大辞典》中「ボート」的汉字表记还有「短艇」。「短艇」出自中国唐代诗人罗邺的“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日语「端」与「短」发音相同而通用,成为「ボート」的译词。
③未译的情况:
(6)此運河は河流を利用して開通せらるべしと雖も而も新に開設を要する運河は幾ど一千に及ぶべし而して廣大なる幾多の泊船渠はリガ及シェルソン間の十有九市邑竝にキーエフに設置せらるべく
(『大阪朝日新聞』「運河計畫」)
(6’)此运河之河流.虽利用开通.而新开设之运河.地已广大.且多有泊船渠利额及希贤路沙痕之间共十有九市邑.
(《实学报》〈运河计划〉)
未译外来词中,既有沿用汉字表记的情况(「西伯利、欧羅巴」),也有变更为汉语既有词的情况(「獨逸、呎、留」)。此种未译多是因为归纳翻译导致的。而例(6’)中,译者对于日语原文语法的理解不充分,导致译文的断句稍显不自然,但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并无大碍。关于运河长度的详细记述「幾ど一千に及ぶべし」被视为重复内容,只翻译了「廣大なる」部分。当然,译者对「
」认知不足也是其原因之一。此外,「瓦斯」一词为日本兰学家宇田川榕庵所造的译词[6],被近代汉语借用并广泛使用,但《实学报》译文中未能译出。
4.2.2 B类片假名单一表记外来词
如前表2所示,地名、普通名词的一半以上,人名、其他固有名词几乎全部都是B类片假名单一表记外来词。此类词语翻译时,大体分为如下3种方式。
①音译:复计233词、单计151词
②意译:复计37词、单计29词
③未译:复计76词、单计68词
以上3类之间亦有重复,如上节方法总结至表4。3类共通的词ア(1词),2类共通的词有イ(5词)、ウ(12词)、エ(3词),各类独有的词有オ(133词)、カ(20词)、キ(52词),合计B类单计词数为226词。[7]
表4 B类外来词按翻译方法词数统计

ア·フオール(1词)
イ·ウイリアム、シンディケート、スペール、ローゼン、ヱナルジヤー(5词)
ウ·アヲサンゴ、ウンテル·デン·リンデン、タイムス…(12词)
エ·クロムスタツド、デッキ、ベテルホツフ(3词)
オ·アノトー、アラバマ、オリガ、クロード、コトリン、ナイル…(133词)
カ·アラメダ、カノー、ソカロ、ハバナ、ブルケー、メツト、レボソ…(20词)
キ·アダン、カナドス、キルギース、サボテン、レモン…(52词)
下面结合实例,详细分析音译、意译、未译的词语。
①音译的情况:
B类外来词总计346词中,233词(67.3%)音译为汉字词,其特征总结如下。
a.面对数目庞大的外来词,在没有汉字表记参考的情况下,译者付出了颇多辛苦。如/フィリッピン/フイリツピン」,有汉字表记时直接沿用,没有汉字表记时,译者分别音译为“夫利普沙”“夫以利之皮”。
b.对片假名单一表记词的理解尚有不足。「カヒー」与「カフイー」同指「珈琲」,而译者根据前后文将「カヒー店」译成了“卡希酒店”。另外,译文中人名、地名一般右侧附旁线,“泥乌拔之辣痕独”“泥油其之辣痕独”却各附2处旁线作为两个地名来音译。
「ニウジーランド:泥乌拔之辣痕独」
「ニユージランド:泥油其之辣痕独」
c.译词的发音尽可能接近日语发音。因为日本报刊文章中未出现英语等的原词,仅以片假名为媒介进行翻译,不能对照原词。如:
「エムブレス·オブ·チヤイナ:也谟簿来斯恶士气耶已奈」(Empress of China)
「ウイリアム:乌以利矮磨」(William)
e.音译时采取1个假名对应1个汉字读音的方式。个别假名采取1个假名2个汉字,并附旁线标识,类似于古代汉语“反切”的注音方式。如:
「ウンテル·デン·リンデン:乌痕铁路 笛痕 利痕笛痕」
「フレデリキ:夫立笛利克以」「スギ:司搿以」
f.部分片假名与汉字的对应关系比较稳定。如:
「イ」—以:「バイカル:拔以卡路」「イルクートスク:以路苦·司苦」
「ラ」—辣、拉:「アンガラ:矮痕额辣」「ク井ンスランド:苦意痕斯拉痕独」
「ン」—痕:「カラワン:卡辣滑痕」「プレストン:夫来思独
」
以出现次数较多的「ン」为例,音译为“痕、愛、”。其中「ン」与“痕”的对应关系非常稳定,译者全员均有使用。使用次数为孙福保30次、程起鹏28次、王宗海口译王仁俊笔述13次、王宗海口译孙福保笔述1次。翻译初期,王宗海、孙福保合作将「シチー·オフ·ペキン」译为“西几握夫攀开
”,「プレストン」译为“夫来思独
”,2词译「ン」为“
”。后期的程起鹏将「プレストン」译为“普立司托痕”。而「ヱルフヒンストン」译为“爱路府希爱司托爱”,「ン」对应“爱”仅此1例,为程起鹏初译“东报译补”栏时所作。
B类外来词音译时,片假名与汉字的主要对应关系归纳如下表5。片假名按五十音顺,清音、浊音、半浊音的顺序排列,未出现的片假名则省略(「メ」)。历史假名「ヱ、井、子」与原文一致。
表5 音译情况下的片假名与汉字的主要对应关系

(续表)

②意译的情况:
(7)其他の諸國は皆トークン、モニーとして之を通用せしめざるなし
(『中外商業新報』「圓銀通用禁止と引換期限短縮」)
(7’)其他诸国.皆金货与银货并用
(《实学报》〈日本禁止圆银通用及短缩改换限期〉)
(8)凱旋門上には金色の肖像を建つ、是れ嘗てナポレオンが伯林を蹂躙せし際、掠奪して巴里に建てしもの…
(『東京日日新聞』「伯林日記」)
(8’)凯还门上肖当时凯还之像.建设于此.上涂金色.是盖因柏林始遭法人蹂躏之际.为法人建于巴黎.
(《实学报》〈柏林日记〉)
346词中37词(10.7%)被意译。例(7)「トークン·モニー」为英语token money的日语音译词,意思是“代用货币”。19世纪末,日本追随欧美由银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转变,货币法的实施亦有一定过渡期。译者根据前后文脉理解了“禁止银货通用”的主旨后,将之意译为“金货与银货并用”。例(8)「ナポレオン」现代汉语译作“拿破仑”,当时《时务报》中古城贞吉已有使用,而《实学报》译者根据上下文意译为“法人”。
③未译的情况:
(9)田中氏の藍作等にして一般の土地抦尤も農作に適しレモン、パイナプル、煙草、珈琲、甘藷等を試殖するに幹葉繁茂し
(『中外商業新報』「八重山群嶋開拓の好望」)
(9’)田中氏则专作蓝靛.一般之土地所宜.尤与农作相适.如烟草珈琲甘薯等.试取殖之.莫不干叶繁茂.
(《实学报》〈八重山群岛开拓之好望〉)
346词中,76词(22.0%)未译。其中包括普通名词「カカオ、レモン」,固有名词「タイムス通信社、ウ井ルヘルム帝」,人名「ビスマルク公」等。例(9)中「煙草、珈琲、甘藷」均沿用了原来词形,只有片假名词「レモン、パイナプル」未译,作为所列农作物的一种不译亦可。所以片假名单一表记外来词省略亦能在文脉上通顺,《实学报》中则未译。
4.3 A类与B类共通的词
上节分别统计了A类与B类的单计词数,若不计汉字表记,A类与B类间尚有片假名重合的「ボンバイ、メツト、ルーブル」3词。有汉字表记时,「、
、
」译文沿用了汉字表记,货币单位「
」译为“圆”,而仅有片假名表记情况下,「ボンバイ」音译为“薄痕培以”,「メツト」「ルーブル」意译为“里”“两”。作为译词虽然不确切,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译者对日语外来词的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