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 引言

汉日语言在指示事物时均使用指示词。汉语是二分指示词,日语是三分指示词,由于形态、用法不尽相同,其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1)a.你的这副眼镜

b.君のその眼鏡

如(1)所示,在带有指量成分的名词短语中,汉日均有同样的形式结构,这无疑为我们进行汉日对比提供了线索。刘春光(2014)等研究均指出汉语中指量成分和名词短语组合的例子中,基本都是有歧义的。白晓光(2013)指出名词短语在指称对象的确定上,日语更倾向于借助语境进行间接语用推理,语境依赖度较高。也就是说,汉日语言在使用这种结构时都需要一定的语境才能明确所指对象。

(2)a.他那个演员

b.他(选中)的那个演员

c.他|那个演员

(刘春光2014:62)

(3)a.“……。我说:你们支援支援我这个落后分子吧。”

b.「…、おらあ、この落後分子を支援してくれろって。」

(白晓光2013:185)

如(2)所示,在不同语境中(2a)“他那个演员”有不同的解读,(2b)是偏正结构,(2c)是同位结构。[1]另外,如(3)所示,(3a)“我这个落后分子”的所指明确,而(3b)「この落後分子」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明确指称对象。

我们发现,汉日语言在使用此类结构时都需要依赖一定语境才能明确所指,然而汉日语言在确定指称对象上使用的手段明显不同。汉语即使使用人称代词、指示词,也需要更大的语境去明确所指,而日语则不同,只要明确现场人称代词/指示词与所指之间的位置关系就可确认指示对象。我们认为,这不仅与汉日使用此类结构的语序特点有关,更与结构整体特点、其内部各成分功能息息相关。本文就汉日语言中指量成分与名词短语共现情况进行考察,对比其语义特征和功能。为行文方便,本研究将指量成分标记为D[2],修饰成分为M,名词(短语)为N,指量成分与名词短语共现情况标记为“M+D+N”结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