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 疹

二、麻  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婴幼儿中流行,临床特点为发热、流涕、眼结膜充血、咳嗽、口腔有科氏斑及皮肤特殊的斑丘疹。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直径为100~150nm,其在外界生活能力不强,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尽管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4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30分钟即失去活力,病毒耐寒、耐干燥,在-70~-15℃可保存数月至数年。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鼻、口腔、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由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者甚少见。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麻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因其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

【诊断依据】

1.疑似病例 患者(多数为儿童)有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日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与麻疹患者在14日前有接触史。

2.确诊病例

(1)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科氏斑。

(2)咽部或结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3)1个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4)恢复期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3.临床诊断 疑似病例加2(1)项。

4.实验确诊 疑似病例加2(2)或2(3)或2(4)项。

【单味中药疗法】

(1)芫荽:①用芫荽9g,煎水代茶饮或芫荽90g,煮水擦身及足心。适于疹前期。②用芫荽9g,水煎服;外用新鲜芫荽30~50g,捣烂揉搓前胸及背部。或用干芫荽煎水去渣,加白酒少许熏洗。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2)一枝黄花:别名蛇头王、山马兰、一枝枪、黄花草。一枝黄花10g,水煎,分2次或3次服,连服2日。用于麻疹不出或出而不透。

(3)大叶桉叶:鲜大叶桉叶10g,水煎去渣,加白糖适量调味,分2次服。流行期间连服3日。用于预防麻疹。

(4)牛蒡子:6g。水煎,分2次服。用于麻疹出疹不透。

(5)白茅根:鲜白茅根50g,水煎当茶饮。用于麻疹疹透后身热不退。

(6)芥菜:鲜芥菜30g,鸡蛋1枚或2枚。将芥菜与鸡蛋同入锅中,加水煮熟,去渣,吃蛋喝汤。每日或隔日服1剂,连服3~5日。用于预防麻疹。

(7)薤白:薤白鲜苗适量,洗净,揉软,擦拭胸、背、四肢(操作时避风)。用于麻疹不透。

(8)新疆紫草:每次30g,水煎去渣,分2次服,连服3日,用于麻疹不透者。

参 考 文 献

[1]陈仲有.中药治疗大龄儿童和成人麻疹2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3(1):51-52

[2]邓秋近,李彦丽,邓燕珠,等.中医药治疗16例成人麻疹的护理体会.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93-1194

[3]黎立红,周晓荣.新疆紫草的研究进展.新疆中医药,2007,20(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