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患病人数占已婚妇女的50%以上,大多数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或因分娩、流产、阴道手术时病原体侵入宫颈引起。患者往往无急性炎症过程的表现。由于子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薄,皱襞多,抵抗力弱,一旦病原体侵入其中,则不易被清除而呈现慢性炎症。病原菌多为一般的化脓菌。临床表现以白带增多为主,可伴有小腹及腰骶部不适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带下病范畴。子宫颈炎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诊断依据】 除参照其典型临床表现(白带增多、小腹及腰骶部不适感)外,诊断时需注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鉴别。还应与其病理分型相联系。
1.子宫颈管内膜炎
(1)宫颈阴道部光滑,但宫颈肥大,宫颈管口有脓性分泌物。
(2)宫颈口质软而脆,有红色息肉。
(3)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纳氏小体)。
具备以上3项中任何1项即可诊断。
2.子宫颈糜烂
(1)子宫颈外口处宫颈阴道部分,局部表面黏膜的鳞状上皮因炎症而丧失,被柱状上皮所覆盖,形成细颗粒状的红色区域。
(2)临床上将宫颈糜烂分为三度。Ⅰ度(轻度)表现为糜烂面小于宫颈总面积的1/3;Ⅱ度(中度)表现为糜烂面占宫颈总面积的1/3~2/3;Ⅲ度(重度)表现为糜烂面超出宫颈总面积的2/3。
3.宫颈肥大
(1)宫颈充血水肿,有囊肿形成,宫颈肥大。
(2)宫颈表面光滑,硬度增加,囊肿突起于表面。
4.宫颈息肉
(1)宫颈外口突出红色、舌形、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的增生组织。
(2)息肉有一个或多个不等,直径一般在1cm以下。
(3)宫颈息肉极少恶变,恶变率<1%。但应注意,子宫恶性肿瘤偶尔也可呈息肉样表现,突出于宫颈口。病理宫颈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5.宫颈腺体囊肿
(1)宫颈表面突出一个或多个青白色小泡(纳氏小体)。
(2)囊泡内含无色液体,如伴有感染,则外观呈黄色或白色。
【单味中药疗法】
(1)鸡蛋:鸡蛋1枚,消毒水洗净,打破取蛋清。阴道用高锰酸钾液冲洗后,将带线纱布棉球蘸上鸡蛋清,填入子宫颈口,5小时后取出。每日更换1次或2次。
(2)白矾:白矾9g,放入新鲜猪胆内,烘干,研极细末,用带线棉球蘸药粉填于宫颈口,5~10次可愈。
(3)无花果叶:无花果叶1握(鲜品加倍),用一盆水煎至半盆,趁热坐浴。每晚1次。
(4)大黄:生大黄适量,洗净去杂物,烘干为粉末,装瓶备用。上药前,先用苯扎溴铵棉球拭净阴道分泌物,用带线棉球蘸大黄粉敷于宫颈及阴道后穹隆,24小时后取出。每隔2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
(5)西瓜霜:先用络合碘棉球消毒阴道及宫颈,干棉球擦净宫颈分泌物,用桂林西瓜霜直接喷于宫颈糜烂面上,以能完全覆盖糜烂面为度。于经净后1、3、5、7、9日用药。
(6)鹤草芽:于月经净后3日开始,每晚用阴道清洁液冲洗干净阴道后,放置1枚鹤草芽栓,深入穹隆部。10日为1个疗程,一般需用1~3个疗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7)冰硼散:先用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以窥阴器显露宫颈,用无菌棉球清洁阴道及宫颈,视糜烂面积大小而蘸取不同量的冰硼散敷于患处,并根据病变程度用干净棉球系在线上做引流,将线头放在阴道外。每日更换1次,治愈为止。经期禁用。
(8)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消炎消肿、排脓祛毒的功能。外敷宫颈表面,直接起到止血、消炎、抑菌及吸附净化作用,使宫颈病变区柱状上皮脱落为鳞状上皮。
(9)苦参凝胶:苦参凝胶,每支5g。月经干净后3日起,于睡前将凝胶注入阴道深处。每日1次,每次1支,2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10)五倍子:五倍子6g,研末,加水适量,放器皿中加热搅成糊,涂患处,适用于宫颈糜烂。
参 考 文 献
[1]王晖,王燕子,李国青.偏方大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67
[2]赵甫成.大黄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中医杂志,1992(2):7
[3]袁慧琴.鹤草芽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20例分析.河南医药信息,1997,5(11):38
[4]钮启能.苦参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8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3202
[5]关艳.冰硼散妇科新用.山西中医,2005,2(21):50
[6]梁红,黄健萍.宫颈糜烂中药治疗研究概况.中国当代医药,2010,3(1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