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 性 胃 炎

二、慢 性 胃 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本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男性高于女性。病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口鼻咽部慢性感染、酗酒、胆汁反流等有关。临床可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体炎两类,其病变可以仅局限于胃底、胃体、胃窦的任何部位,也可累及全胃。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患者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及痞满等范畴,若并见出血或发生癌变,则应属于血证、癌症等范围。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萎缩性胃炎有重度肠腺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

【诊断依据】

1. 中上腹、剑突下或两侧隐痛、不适、钝痛、饱胀、嗳气、反酸、消化不良等,或有食欲缺乏、疲乏、贫血等,亦可全无症状,或有消化性溃疡样上腹痛,腹部体检无特殊异常。

2. 胃酸分泌功能可正常、降低或增高。胃窦及体部病变者胃酸降低。胃体黏膜萎缩者无胃酸,注射五肽胃泌素后,仍无胃酸及胃液分泌。

3. 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形成,红白相间;或有黏稠液附着,出血点;或见黏膜色泽变淡、灰白,皱襞变细,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变薄等。结合临床有助诊断。

4. 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可确定浅表、萎缩或其他类型胃炎的诊断。

5. 血清促胃液素(胃泌素)含量检查:萎缩性胃炎可中度或明显升高,血清胃蛋白酶原A(Ⅰ)/胃蛋白酶原C(Ⅲ)比例降低,有助临床诊断。

【单味中药疗法】

(1)砂仁:砂仁、沉香各等份,研细末,混匀装胶囊,每粒0.3g。每次4粒,每日2次或3次,饭前服用,7日为1个疗程。

(2)蒲公英:蒲公英15g,酒酿1食匙,水煎2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

(3)黄连:单味黄连或复方应用,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4)大蒜:用大蒜新素口服,每次4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可增加胃液酸度,降低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因此具有防止癌变的作用。

(5)枸杞子:枸杞子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日20g,分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岩白菜素:口服岩白菜素,每次0.125g,每日3次。

(7)黄连:黄连6g,用开水100ml泡水饮服。每日1次,连续2周。

(8)丹参:50g。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9)败酱草:取败酱草放入清水中洗净为止,再用凉开水洗一遍盛入盘中食用。每次30g,每日3次,一般连续食用5日。

(10)草豆蔻:炒黄研末。每次3g,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11)五味子:研末冲服,每次3g,每日3次,20日为1个疗程。

参 考 文 献

[1]刘宝云,郑芳忠.自制“砂沉胶囊”治疗脾胃病862例分析.河南中医,1990(3):21

[2]周瑾.中药黄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4

[4]滕卫红.丹参治疗慢性胃炎39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35

[5]郝军.败酱草治愈慢性胃炎.山东中医杂志,2003,22(2):87

[6]刘晓晗.治疗慢性胃炎单验方数则.中国民间疗法,2008,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