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腭扁桃体炎
腭扁桃体炎包括急性腭扁桃体炎和慢性腭扁桃体炎,慢性者常因急性腭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所致,它们共同的致病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上常有咽痛,检查一般可见腭扁桃体肿大。本病属中医学乳蛾范畴。慢性者反复发作,有部分适宜外科手术治疗。
【诊断依据】
1.急性腭扁桃体炎
(1)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常有过度疲劳、受凉等诱因,多见于青少年。
(2)突然高热、畏寒、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等。咽痛剧烈,常放射至耳部,剧痛者有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等。
(3)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腭扁桃体及腭弓更明显。腭扁桃体肿大,隐窝开口处有黄白色分泌物,有时可连成片状假膜,但不超过腭扁桃体范围,易拭去,拭去后不出血。额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体温升高。
2.慢性腭扁桃体炎
(1)多有急性腭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
(2)反复发热,咽痛,易感冒,有时有咽干、发痒、刺激性咳嗽。若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腭扁桃体明显肥大,妨碍呼吸及吞咽。偶可出现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
(3)腭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暗红色,腭扁桃体表面不平,可有瘢痕与周围组织粘连,黏膜下有小脓肿或囊肿,挤压舌腭弓可有白色干酪状物自陷窝口排出。颌下淋巴结肿大。
(4)慢性腭扁桃体炎常为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肾炎等疾病的病灶,必要时应查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心电图、尿常规等。
【单味中药疗法】
(1)两面针:两面针根茎第二层皮30g,研末,加入琥珀粉1.5g,喷于患者腭扁桃体和咽部表面。每日4~6次。疗程2~6日。亦可制成片剂含化。治疗急性腭扁桃体炎、腭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一般用药1日,即见体温下降,血象复常,症状改善。
(2)皂角刺:3g。水煎。早、晚2次分服。治疗急性腭扁桃体炎。大多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腭扁桃体红肿减轻。
(3)威灵仙:鲜威灵仙洗净捣汁,将消毒棉花捻成条状,一端浸汁后塞入患侧鼻孔达上鼻道。治疗咽喉炎、急性腭扁桃体炎有良效。
(4)胖大海:4~8枚。放入碗内入沸水,闷盖30分钟左右,徐徐服完。间隔4小时,如法再泡服1次。治疗急性腭扁桃体炎。
(5)鸭跖草:用鸭跖草鲜品60g(干品30g),浓煎去渣,加冰糖30g,然后服用。每日3次。吞咽困难者,用鲜全草绞汁调米醋少许,频频咽下。治疗急性腭扁桃体炎,2日内治愈。
(6)锦灯笼:用花萼2~3个或全草9~15g,煎服或冲茶服。治疗急性腭扁桃体炎,治愈时间最短半天,最长3日。
(7)红头草:用红头草9~15g(鲜品15~3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儿童酌减。治疗腭扁桃体炎、咽喉炎有良效。
(8)虎掌草:用虎掌草根60g,泡酒500ml,浸泡1周,口服。每次5ml,每日3次。或用根9g,煎服。治腭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9)苦草:用鲜苦草30~60g(干15~30g),洗净,水煎,分2次服,2~4日为1个疗程。
(10)吴茱萸:30g。研末,取鸡蛋清调敷于涌泉穴。
(11)杜牛膝根:又名臭花娘子草。捣汁,服1小杯。不愈再服1小杯。又可煎汤作含漱剂,或研末作吹药用。
(12)蒲公英:米泔水或清水煎服。每日3次。
(13)山慈菇:研细末,米泔水调服。成人每服9g,患儿酌减。
(14)红根草:鲜红根草100g,加水500ml,煎取250ml。每日分2次服。
(15)一枝黄花:鲜一枝黄花30~60g或干品15~30g,水煎代茶饮。另用鲜一枝黄花适量,捣烂绞汁,加食醋、食盐少许拌匀,徐徐含咽。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16)马鞭草:鲜马鞭草100g,加水500ml,慢火浓煎成300ml。每日1剂。每次取药100ml加食盐少许待冷,含口中缓缓咽下。每剂分3次含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17)大黄:生大黄9g,沸水泡药,每隔2小时服1次,连服2次。
参 考 文 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0,1145
[2]郑培銮.鸭跖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12例疗效观察.时珍国药研究,1993,4(2):10
[3]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1243,1580
[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72
[5]杨思颖,张冰青,郑晓静等.苦草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88例疗效报告.福建医药杂志,1999,21(4):98
[6]董俊峰.涌泉穴外敷验方3则.国医论坛,1998,13(4):11
[7]朱平生.当代妙方验方精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4-305
[8]侯连兵,苑振亭.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31-233
[9]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