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本身受各种病因影响,引起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症候群。多为单侧性。临床以腰、臀部经大腿后、小腿外侧至足放射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本病多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少数为慢性,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居多。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染、外伤、肿瘤压迫有关,寒冷、潮湿为发病的诱因。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腰痛、筋痹范畴,多由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邪留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阻塞经络而致。
【诊断依据】
1.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痛。神经根病变时,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重。为了减轻疾病,脊柱常有侧弯,卧床时膝部常有微屈。
2.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旁)点、髂点、臀点、腘点、腓点、踝点等。
3.坐骨神经牵扯征常阳性,如Kernig征、Laseque征、Bonnet征、Neri征、Sicard征等。
4.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障碍,常见的有患肢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张力降低等。
5.由于病因不同,尚可有其相应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
【单味中药疗法】
(1)皂角刺:重用皂角刺10~30g,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3~7日。据报道,有较好的抑制坐骨神经痛的作用。也可用皂角刺醋煎涂搽患处,每日2次或3次,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豨莶草:15~30g。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7~10日。豨莶草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
(3)当归注射液:用10%或20%当归注射液适量,在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内找出痛点(秩边、环跳、殷门、委中等),每点注入药物0.5~2ml,进针深度以患肢有酸胀感或触电感为好。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坐骨神经痛有针刺和药物止痛的双重作用。
(4)蔓荆子:取蔓荆子50g,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加入到白酒500ml内浸泡3~7日(夏天泡3日,冬天泡7日),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日分早、晚2次各饮50ml,7日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5)汉防己甲素片:每次20~40mg,每日3次,口服。本品主要通过降低体内的过氧化物的释放以抑制体内吞噬细胞的活性以达到镇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丁玉云,丁文胜.重用皂角刺治坐骨神经痛36例.江西中医药,1998,29(4):38
[2]刘玺珍,马智,刘印普.皂角刺煎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17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4):21
[3]诸晓英.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陕西中医,1997,18(8):366
[4]王士国.蔓荆子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河北中医药导报,2001,16(4):24
[5]段晓峰.闫峰,何娇.汉防己甲素片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5):51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