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由于外周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的疾病,常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好发于成人。目前多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分布不均,常先出现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急性型起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本病属中医学血证范畴。急性型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4~6周,约93%患者可获自然缓解,少数转为慢性;慢性型常反复发作,很少自然缓解,经治疗后能达长期缓解者仅10%~15%。
【诊断依据】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3)脾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5)应具备以下5点任何一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切脾治疗有效;③PAIgG增高;④PAC3增高;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6)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单味中药疗法】
(1)千金藤:千金藤素,每次20g,每日2次或3次,疗程2~5周,口服。药理研究证实,本药具有稳定细胞膜,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2)甘草:每日12~20g,水煎,早、晚分服,疗程10~50日,多数为15~20日。实验研究发现,本药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成分,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脾脏中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使血小板生存时间延长,从而使循环血小板量增加;抑制皮质激素在机体内的破坏,减少其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增强激素的活性。
(3)绞股蓝:绞股蓝颗粒,每包40mg。每次1包,每日3次;绞股蓝口服液,每支20ml,每次2支,每日3次,一般需服1个月。实验研究证实,本药有抗血小板聚集,升高血小板悬液中cAMP水平。
(4)灵芝:灵芝露每毫升含生药0.175g,每次10~15ml,每日3次。根据病情,可服用2周至2个月,同时停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现代研究表明,灵芝具有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5)癞子草:癞子草浸膏片,每次4片(每片含生药3.6g),每日3次。
(6)肿节风:肿节风片,每片含生药2g,每次6片,每日3次,急性出血明显者应每日4次,疗程30~45日。病情缓解后再巩固治疗15日。
(7)水牛角:60g。削成薄片,水煎2小时,每日3次,分服,连用1个月。
(8)土大黄:9g。水煎服,每日1剂。
参 考 文 献
[1]小林正之.试用大剂量千金藤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1):22
[2]王会仍,张丽珍,马寿恩.绞股蓝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15(2):29
[3]郭爱廷.新编单方验方大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