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泌尿道感染
急性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下尿道感染)与急性肾盂肾炎(上尿道感染),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95%以上泌尿道感染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患者和50%的住院患者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肾盂肾炎还伴有腰痛、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属中医学淋证(热淋)范畴。治疗及时可完全治愈,亦有部分因治疗不彻底而转为慢性泌尿道感染。 【诊断依据】
1.膀胱炎 有尿频、尿急及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同时存在下列一项指标者诊断可以成立:
(1)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称为真性菌尿,可确诊尿路感染;尿细菌定量培养104~105/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如<104/ml,可能为污染。
(2)中段尿镜检白细胞数>5个/HP,且细菌数>15个/HP。
(3)1小时尿沉渣白细胞计数>3×105/h,涂片细菌数>15个/HP。
(4)中段尿亚硝酸盐或TTC试验阳性,尿沉渣白细胞计数>5个/HP。
2.急性肾盂肾炎
(1)起病急、发热、畏寒、全身酸痛,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肾区有叩击痛,肋脊角压痛阳性。
(2)尿常规检验白细胞增多,红细胞稍增多,少数患者血尿较明显。
(3)清洁中段尿培养,菌尿阳性,菌落计数>105/ml,有诊断意义。
【单味中药疗法】
(1)鱼腥草:30g。水煎服,每日1次或2次。下尿道感染服3~5日,上尿道感染服10~14日。
(2)大黄:10~15g。水煎服。每日1次或2次。或用大黄粉5g,每日2次,开水冲服。下尿道感染服3~5日,上尿道感染服10~14日。陈锦英等实验研究发现,大黄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黏附作用。
(3)白花蛇舌草:60g。水煎频频饮服。每日1剂或2剂。下尿道感染服3~5日,上尿道感染服10~14日。
(4)川楝子:20~30g,砸碎。水煎2次,两次煎药汁混合,早、晚分服。下尿道感染服3~5日,上尿道感染服10~14日。
(5)金莲花:30g。水煎服。每日2次,2~10日为1个疗程。
(6)马齿苋:马齿苋干品120~150g(或鲜品300g),加红糖90g,用砂锅水煎,煎沸半小时后去渣取汁400ml,趁热服下,覆被取汗。每日3次,每次1剂。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7)鸭跖草:鸭跖草鲜品60g,加水浓煎去渣。每日1剂,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8)凤尾草:全草30~60g,加冰糖16g,浓煎内服。每日2次,连服3~5日。
(9)四季青:60g。水煎成60ml,每次20ml,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
(10)车前子:20g。与大枣树根皮60g同装入纱布袋内,加水1500ml,文火煮沸,取汁500ml,加白糖30g,1次服尽。每日1剂。
(11)蒲公英:10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蒲公英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副伤寒菌等有明显抑菌活性。
(12)益母草 :18~24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儿童酌减。益母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
(13)梧桐花:20~30个。水煎服。1次服下。早、晚各1剂。
(14)海金沙:15g。用生鸡蛋清加水调服,顿服。海金沙多糖有一定的广谱抗细菌及抗真菌活性,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对革兰阴性菌抑制作用更强。
(15)灯心草:15~30g。水煎服。每日1剂。
(16)车前草:鲜车前草60~90g,猪小肚(切成小块)200g,加清水适量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17)丝瓜络:100g。水煎,加蜜糖冲服。
(18)黄芩:3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黄芩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具有清除作用,服用24小时后的清除率为5%~24.2%。
(19)木棉花:30~50g,白砂糖适量,加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
参 考 文 献
[1]庚及弟.熟大黄治疗尿路感染临床观察.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6):48
[2]陈锦英,何建民,何庆,等.中草药对致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黏附特性的抑制作用.天津医药,1994,22(10):579
[3]王平.金莲花冲剂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观察.中成药,1995,17(8):5
[4]阎国杰.家庭单方治病小窍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5]薛文忠.一味中药巧治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6]董自强.实用单方验方大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郭爱廷.新编单方验方大全·内科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周嘉鹤.鸭跖草鲜品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浙江中医杂志,1999,34(2):78
[9]高秀兰. 四季常青——冬青妙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1):40
[10]童延清,李晖.紫花地丁、蒲公英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23(9):609
[11]苏育才.海金沙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21(4):76-79
[12]郭振东.尿路感染药膳选方.东方药膳,2007(8):12
[13]侯家玉.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