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慢性肾衰竭

六、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致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至衰竭,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引起的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小管间质性肾炎,继发性主要为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症。目前继发性病因引起慢性肾衰竭的比例有增高趋势。本病起病缓慢,早、中期症状不典型,晚期症状复杂,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病死率很高,一旦确诊,呈进行性恶化。老年患者常具有并发症多且重,症状变化无规律,治疗较为棘手,疗效及预后要比中青年差等特点,且终末期肾脏病占老年患者50%~60%,发生率受性别、年龄及种族影响,神经精神症状较突出,水、电解质紊乱及心血管系统损害往往较重,易误诊或漏诊。

【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肾病史,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肾结核病、泌尿道结石梗阻、风湿性疾病、糖尿病肾小球毛细血管间质硬化症、高尿酸血症、各种药物和重金属所致的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先天性多囊肾等。

2.有肾脏排泄、分泌及调节功能减退的表现。早期除原发疾病的症状外,可无其他表现;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水与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可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贫血、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皮肤瘙痒、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精神症状等。

3.血pH及HCO-3降低。血常规检查明显贫血,血小板偏低或正常,但黏聚力降低。血钙偏低而磷高,血钾、血钠则随病情而定,可高、可低或正常。

4.尿常规检查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可有明显异常或轻微变化,有时可完全正常。

5.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早期可不高,晚期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尿浓缩稀释试验均明显减退。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临床上将慢性肾衰竭分为四期。

(1)第一期(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50~80ml/min(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来代表GFR),血清肌酐133~177μmol/L。该期除原有疾病表现外,一般无其他症状。

(2)第二期(肾功能失代偿期):GFR 50~20ml/min,Scr 186~446μmol/L。此期可出现夜尿多、尿液浓缩稀释能力显著减退、血电解质正常或轻度低钠及多尿、倦怠、纳差、体重下降等。

(3) 第三期(肾衰竭期):GFR 20~10ml/min,Scr 451~707μmol/L。可出现少尿、等渗尿及血磷上升、血钙下降等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症状明显,可有疲乏、纳差、恶心,大多数患者有贫血表现。

(4) 第四期(尿毒症期或肾衰竭终末期):GFR<10ml/min,Scr>707μmol/L。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该分期方法将GFR正常(≥90ml/min)的肾病视为1期CKD,GFR在60~89ml/min的为2期,3期GFR为30~59ml/min,4期GFR为15~29ml/min,ESRD则放宽至GFR<15ml/min。

6.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常有重要意义。

【单味中药疗法】

(1)黄蜀葵花胶囊:每次4~5粒,每日3次(相当于生药24~30g),4周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肾衰竭。

(2)大黄:①精制大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②大黄粉剂装入胶囊,每日0.75~3.0g,口服,依大便次数酌情增减,以每日大便畅利,3次以下为佳。大黄味苦性寒,因此,正气虚弱、脾胃虚寒患者不宜多服、久服。研究表明,大黄具有促进机体内代谢废物排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延缓肾衰竭的作用,并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血浆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攻补兼施的作用,也就是中医所谓祛瘀生新。

(3)黄芪:每次30g,水煎,每日2次,口服或加入汤料中煲汤口服,长期服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血栓形成,促进多糖合成的作用。

(4)党参膏:每次5~10ml,每日2次,口服。具有提高机体反应性,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升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

(5)丹参:丹参10~18g,或丹参片3~4g,每日2次,口服。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消除水肿,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加尿量,降低血压。

(6)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冬虫夏草孢子粉制剂),每粒0.2g,每次4~5粒,每日3次,口服。本药平补肺脾肾,不温不燥,可长期服用。

(7)白胡椒:白胡椒7粒,纳入鸡蛋内,蒸熟后食用。成人每日2个,小儿1个,7日为1个疗程,休息3日后再服第2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即可。

(8)海藻:30~6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30日。有降低尿素氮及血肌酐的作用。

(9)三七:三七片,每片0.33g。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日。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通脉活络作用,可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多肾血流量,对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有一定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余江毅,熊宁宁,余承惠.黄蜀葵花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2例临床观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5):3

[2]张保东.大黄在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简析.中医杂志,2009(1)

[3]任青.对心肝宝治疗肾小球肾炎疗效的研究.沈阳医学杂志,1995,15(2):7

[4]郭爱廷.新编单方验方大全·内科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柴文华.冬虫夏草制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临床研究,2009,16(17):29-31

[6]陈洪涛.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学杂志,2006,30(5):427

[7]朱莺.单味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研究进展.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