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肾性尿崩症

七、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广义的是指肾脏对AVP/ADH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患者的尿比重常常持续<1.003~1.005,或尿渗透压<200mmol/L,给以溶质利尿,亦只能达到与血浆等渗(280~300mmol/L)的程度。本病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者,系遗传性肾小管病,可称为遗传性或原发性抗垂体后叶加压素性尿崩症,亦有称为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后天性者,由于肾脏或肾外疾病(如低钾、高钙等)的抗ADH作用和(或)破坏了肾髓质间液的高渗状态,使尿液浓缩受到一定影响,但对ADH仍有一些反应,甚而尿液渗透压可以高于血浆渗透压,因此,也可称为继发性或不完全抗ADH性尿崩症。临床上也常把一些非抗ADH性多尿称为肾性尿崩症。如某些慢性肾脏病发生渗透性利尿等。

【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

(1)烦渴及多饮。

(2)多尿。

2.检查所见

(1)尿量>3000ml(小儿>3000ml/m2)。

(2)尿渗透压<300mmol/L(或尿比重<1.010)。

(3)除浓缩功能外肾功能正常。

(4)垂体后叶功能检查:①加压素试验尿渗透压不升到>300mmol/L(或尿比重不大于1.010);②禁水试验尿渗透压不升到>300mmol/L(或尿比重不大于1.010)。

(5)确诊检查:①高渗盐水试验尿渗透压不升到>300mmol/L(尿比重>1.010);②血ADH值正常或升高。

3.除外病例 高钙血症、低钾血症、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确诊病例:具备1,2,3项者。

疑似病例:具备1及2(1),2(2),2(3)项,而第2(1),2(2)项检查尿渗透压为300~450mmol/L(尿比重为1.010~1.015)者。

【单味中药疗法】

(1)甘草粉:甘草碾成细粉,每次3~5g,每日3次。

(2)鲜佛手根:15~24g,加猪小肚1个,水适量煎煮服用。

(3)青葙子:全草50g,与青蛙炖服。

(4)金樱子:金樱子30g去净外刺和内瓤,猪小肚1个,水适量炖服。

(5)鲜蔷薇根:50g,和猪瘦肉炖服。

(6)石斛:鲜石斛20g,鲜芦根150g,煎水代茶饮。

参 考 文 献

[1]黄泰康.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2]郭爱廷.新编单方验方大全·内科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