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疾病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慢性炎症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肾炎。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多为缓慢进行。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沉渣检查可见红细胞及管型;随病程进展,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性别,但以青中年男性居多。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后期可出现视网膜病变及尿毒症。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慢性肾炎主要诊断依据,一般为每日1~3g,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一般较轻或无,但在急性发作期可见镜下甚至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该病早期没有肾功能改变,但当肾功能不全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肌酐清除率(Ccr)降低,当Ccr降至正常值的50%,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会升高。

【单味中药疗法】

(1)全蝎:将全蝎研细末。每次2.5g,每日1次,冲服,10日为1个疗程,可用3个疗程。

(2)大黄:可用精制大黄片或大黄制剂,以轻泻为度,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排泄,改善氮质血症,能改善系膜区基质的堆积,抑制肾小球分泌IL-1,延缓肾功能减退。

(3)川芎:川芎嗪注射液,每日40ml,静脉滴注,或可明显减轻蛋白尿,促进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对家兔实验性膜性肾炎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抑制血小板TXA2生成和活性,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内容物的释放,调节血浆和肾组织TXA2/PGI2的平衡,从而稳定血小板而减轻肾小球基膜的损伤,减少渗出,减轻蛋白尿,从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损伤。

(4)络石藤:30g。水煎服。每日1剂。

(5)银杏叶:银杏叶片38.4mg,每日3次,连续服21日。银杏可降低血黏度,改善肾脏血液供应,抗炎、抗氧化、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肾间质胶原积聚 ,改善肾小球基膜的通透性,从而防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

(6)蜈蚣:蜈蚣1条,去头足焙干,纳入鸡蛋内搅匀,外用湿纸及黄土包裹煨熟,剥取鸡蛋食用。每日1个,7日为1个疗程。如无效,再服数疗程(每疗程间隔3日)。

(7)鱼腥草:100~150g。水煎代茶饮。7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日。

(8)黑芝麻:将黑芝麻炒熟研末拌白糖。每日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冬天常用。

(9)益母草:90~120g。水煎,分2次或3次服,或代茶饮。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生物碱,有降压、抑菌、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等作用,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水肿者。

(10)水蛭:又称蚂蟥,性平,味咸、苦,归肝经。破血逐瘀,通经利水。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主要活性成分为水蛭素,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抗凝,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肾组织血流量,保护肾功能。每次1.5~2g,口服,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1)地龙:性寒。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研究表明,地龙可降低慢性肾炎高血压时的MAP,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肾病综合征血栓的形成。碾粉装胶囊,每次2粒(含地龙3g),每日3次。

(12)百令胶囊:百令胶囊是人工培养的发酵虫草菌粉,具有与天然冬虫夏草基本相同的药理功效。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具有调理机体免疫、抗炎等功效。每次5片,每日3次。

参 考 文 献

[1]史正耀.全蝎临床应用二则.河南中医,1995,15(4):249

[2]魏建冬.大黄治疗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87

[3]方美善.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对内皮素影响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51

[4]阎国杰.家庭单方治病小窍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5]郭爱廷.新编单方验方大全·内科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李丽萍.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48

[7]江明.健脾补肾汤配合生水蛭粉治疗慢性肾炎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7(51)

[8]洪丰颖,李小励,尹友生.地龙对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福建医药杂志,2005(6):44-45

[9]魏冬梅,高山林,张红梅,等.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6,22(6):5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