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病毒性心肌炎

八、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而病毒性心肌炎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呈灶性病变,可以无临床症状而完全恢复;重者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可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或转为慢性,是儿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约10%最终演变为慢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有33%~95%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的病史,以秋、冬季的发病率最高。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为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心肌内小血管,由免疫机制产生心肌损伤等。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期,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病程多在6个月内;恢复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等逐渐好转,但尚未痊愈,病程一般在6个月以上;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心电图和X线迁延不愈,实验室检查有病情活动表现者,病程多在1年以上;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或反复心力衰竭,病程在1年以上。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怔忡及温病等病证的范畴。

【诊断依据】 成年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性感染后1~3周或急性期内出现心脏表现,如严重乏力(心排血量降低)、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

2.上述感染后1~3周或与发病同时新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或)心电图异常,包括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出现下列心电图改变者:①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②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多个导联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③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持续或非持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颤动;④2个以上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

具有①项、②项、③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具有④项或⑤项以及无明显病毒感染史者必须具有以下指标之一始可做出诊断。

(1)有下列病原学依据之一:①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两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1次抗体效价≥640者为阳性,320者为可疑(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6为阳性,128者为可以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做决定);②病毒特异性IgM≥1∶320者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但必须在严格质控条件下检测),符合①项、②项且同时有同种病毒基因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③单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可能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④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测出肠道病毒或其他病毒基因片断。

(2)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经无创或者有创检查证实)。

(3)病程早期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并在急性期中有动态变化。如有条件可进行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测定以协助诊断。

3.对尚难明确诊断者可长期随访。有条件时可做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单味中药疗法】

(1)淫羊藿: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穿心莲: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3)大青叶: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4)玉竹: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5)冬虫夏草:50g。研细末,吞服。每次2g,每日3次。主治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

(6)黄芪:煎水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

(7)白藜芦:煎水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

参 考 文 献

[1]黄泰康.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74

[2]白云升.奇效秘方偏方大成.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0

[3]柯蓓蕾,张卫东,单磊.病毒性心肌炎药物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3,9(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