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鼻 炎

六、鼻  炎

鼻炎一般包括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属于中医学伤风、感冒范畴。而慢性鼻炎常无明显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临床常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由于肥厚性鼻炎一般宜手术治疗,故本书所述只涉及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及嗅觉障碍,属于中医学鼻渊范畴。

【诊断依据】

1.急性鼻炎

(1)受冻、过劳、抵抗力降低、病毒侵入,继发细菌感染。潜伏期1~3日,病程7~10日。

(2)发病时鼻有干燥、烧灼和发痒的感觉。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黏液性或脓性,全身症状因个体而异,轻重不一,亦可进行性加重。多数表现全身不适、倦怠、头痛和发热(37~38℃)等,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多高热(39℃以上),甚至惊厥。

(3)鼻腔黏膜弥漫性红肿,流大量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2.慢性鼻炎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邻近有病灶,患者有全身性慢性疾病,或有慢性化学、物理性刺激。

(2)慢性鼻炎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①鼻塞。有间歇性(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寒冷时加重)和交替性(变换侧卧方位时,两侧鼻塞随之交替);②多涕。一般为黏液涕,继发感染可有脓涕,有时可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耳鸣和耳闭塞感不明显。慢性肥厚性鼻炎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无交替性;鼻涕不多,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3)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色。黏膜柔软富有弹性,用探针压迫可出现凹陷,移开探针立即恢复原状。外用麻黄碱液后,黏膜收缩好。

3.萎缩性鼻炎

(1)鼻腔和鼻咽有干燥感,呼吸有恶臭,鼻塞,头痛,鼻出血,嗅觉失灵等症状。

(2)鼻梁常扁平,鼻翼外展。鼻镜检查鼻腔宽大,黏膜干燥萎缩,鼻甲缩小,有大量痂皮,或稠厚的脓性分泌物,具有特殊恶臭(称臭鼻症)。若萎缩性病变向下发展,咽喉黏膜可见同样病变。

4.过敏性鼻炎

(1)过敏体质,有接触过敏原史。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

(2)突然发作,阵发性鼻痒、鼻塞及连续打喷嚏,有大量水样分泌物。有时伴有哮喘、荨麻疹等。

(3)鼻腔及鼻甲黏膜苍白或灰白、水肿,中、下鼻甲尤为明显。常伴有中鼻甲及中鼻道息肉样变或鼻息肉。鼻腔有多量水样或稀薄黏性分泌物。

(4)鼻分泌物中可查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皮肤划痕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单味中药疗法】

(1)当归:用5%当归液(pH 5)1ml加少量0.5%普鲁卡因,两侧迎香穴各注射0.5ml。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

(2)冰片:①取冰片溶于热液状石蜡中,配成2%透明液体,滴鼻,每次1滴或2滴,每日3次或4次。②冰片3g,蜂蜜100g。将冰片研末,溶于蜂蜜中,搅拌均匀。用棉签蘸药涂双侧鼻腔,每日3~5次,连续用药,直至病愈。治疗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3)苍耳子:①苍耳子30~40个,砸裂,加麻油30g,文火煎干,制成苍耳子油,滴鼻,每日2次或3次。治疗慢性鼻炎。②苍耳子粉加乙醇浸泡12日,将沉淀细末和乙醇溶解物共同蒸干,制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5g。每次2片,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③苍耳子焙干研细,和蜜为丸。每次3g,每日3次。治疗过敏性鼻炎。④苍耳子5g,打碎成粉,放在碗中。将100ml小磨香油倒入放置苍耳子粉末的碗内,并不断搅拌,使其均匀,待完全凉后,倒入可密封的玻璃瓶中。每于睡觉前用棉签蘸取苍耳子油,每个鼻孔滴3~5滴。

(4)牡丹皮:①牡丹皮100g,加水100ml。水煎。每晚服50ml。10日为1个疗程。治疗过敏性鼻炎。②牡丹皮1500g,水煎约1日,浓缩成200ml,使成乳白色,滴鼻,每日3次。治疗过敏性鼻炎。

(5)辛夷:用各种辛夷制剂浸棉条塞入鼻腔,放置15~30分钟,治疗各种鼻炎,有较好疗效(以乳剂最好),可使鼻黏膜肿胀消失,分泌物减少,鼻甲肥大减轻,呼吸通畅。另有把辛夷制成1∶1的灭菌滴鼻液,每日3次,治疗急、慢性鼻炎,一般3~7日即效,尤以过敏性鼻炎效佳。

(6)鱼腥草:鱼腥草蒸馏液滴鼻,每次5~8滴,每日3次。治疗萎缩性鼻炎。

(7)麻油:取麻油文火加温至沸腾,冷后装瓶,用以滴鼻,每次每侧鼻孔2滴或3滴,以后渐增至5滴或6滴。每日3次。治疗慢性鼻炎。

(8)鹅不食草:吸少许鹅不食草细粉,每日数次,或湿棉包药粉或油膏纱条塞鼻30~60分钟取出。亦可水煎,每日3次,内服。对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均有良效。

(9)葱白:葱白捣烂绞汁,在晚上用盐水洗鼻腔后以棉球蘸汁塞于鼻内,应左右交替,以免窒息。

(10)大蒜:大蒜捣汁,加甘油2倍。先用盐水洗鼻腔后拭干,以棉球蘸药塞于鼻内。如无甘油,可用蜂蜜取代。

(11)蜂巢:蜂巢1片,经常嚼食之,10分钟左右吐渣。每日3次。主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12)老干丝瓜末:老干丝瓜2条,烧灰存性为末,口服。每次5g,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化瘀解毒,主治鼻窦炎、鼻旁窦炎。

(13)白蒺藜:31g。捣碎,水煎服,作茶饮。

(14)鲜藕节:捣汁,仰头滴鼻孔中。每日3~6次。

(15)桃树叶:将桃树嫩尖叶1~2片用手揉搓成棉球状,塞入患鼻(直达病处)10~20分钟,待鼻内分泌大量清鼻涕,不能忍受时弃药。每日4次,连续用药1周。治疗萎缩性鼻炎。

(16)蜂蜜:先用温开水将鼻腔洗净,再用消毒棉签蘸生蜜涂鼻腔患处即可。早、晚各涂药1次,至鼻腔无痛痒、无分泌物及结痂,嗅觉恢复为止。

参 考 文 献

[1]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613-999

[2]包国荣,林超英,曾道华,等.中国芦荟汁的毒理研究及临床初步观察.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4(4):25

[3]朱平生.当代妙方验方精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7-308

[4]侯连兵,苑振亭.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36-239

[5]李金枝,何光源.蜂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初探.中国蜂业,2008:59(2):33

[6]赛旭宁,侯红波,姜萍萍.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交流.中国民间疗法,2010:18(2):66

[7]田勇泉.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