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习惯性便秘

九、习惯性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2日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大多数每日排便1次,部分1日几次,少数几日1次。排出成形大便,排便时不需过分用力,排后有舒适感。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做出判断。便秘的分类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按粪块积累的部位可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此外还可按病因分类。习惯性便秘又称为单纯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其发生的原因有精神神经因素影响、肠道紧张性降低、结肠运动功能失调、药物影响、食物缺乏纤维素、腹肌的张力不足。中医学也称本病为便秘,并分为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等。

【诊断依据】

1. 长期有便秘的临床表现,如大便次数及大便量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质硬,排出困难。

2. 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全感等。

3. 1周内排便少于2次或3次。

4. 经全身体检及辅助检查,如直肠指检及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大肠镜等内镜检查等,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及排除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其他器质性便秘。

5. 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通常无腹泻、腹痛,与精神或心理因素无明显关联。

前3项中任何一项加上第4项,病程持续2周以上者,即可诊断为习惯性便秘。

【单味中药疗法】

(1)大黄:把大黄研成干燥粉末,用70%乙醇调糊敷脐。每日1次。或5~10g,开水泡服,每日1次。

(2)决明子:炒决明子10~15g,蜂蜜20~30g。先将决明子打碎,水煎10分钟左右,冲入蜂蜜中搅拌。每晚1剂,或早、晚分服。

(3)芦荟:芦荟6g,分装在6枚空心胶囊内。成年人每次用温开水吞服2粒或3粒,每日2次或3次,儿童每次服1粒,每日2次。如无胶囊,亦可用白糖温开水吞服,量如前。

(4)鱼腥草:鱼腥草5~10g,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代茶饮。

(5)枳实:6~10g。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效著。

(6)甘薯叶:鲜甘薯叶500g,花生油15ml。将甘薯叶炒熟当菜吃,可加盐适量。每日2次。

(7)何首乌:30g。水煎服。每日1次。

(8)番泻叶:10g。开水泡服,每日1次。

(9)肉苁蓉:肉苁蓉15g,羊肉、粳米各100g,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先煮肉苁蓉、生姜,再入切碎羊肉、粳米同煮,待肉熟粥成时加葱白、盐调味,早、晚食用。适用于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者。

(10)生地黄:生地黄汁50ml,粳米100g,蜂蜜30g。新鲜生地黄洗净后切断榨汁,或用干地黄煎汁。先用粳米加水煮粥,沸后加入地黄汁和蜂蜜,煮成稀粥。每日2次。适用于热秘。

(11)槟榔:槟榔10~15g,粳米100g,蜂蜜15~20g。先将槟榔片煎汁去渣,与粳米煮粥,熟后调入蜂蜜食。每日分2次服。适用于气秘。

(12)桑椹:桑椹50g,加水500ml,煎煮成250ml,加适量冰糖。每日服1次,5日为1个疗程。

(13)火麻仁:又称大麻仁、麻子仁,属润下药。经常当零食食用,可治疗习惯性肠燥便秘。

(14)莱菔子:炒莱菔子30g。煎服。每日1剂。一般需用药15~35剂,平均用药25剂。

(15)玉竹:玉竹舒颗粒,每次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参 考 文 献

[1]王盛波,李国辉.大黄糊敷脐对便秘患者通便时间的观察.新中医,1995,27(1):23

[2]贺振泉,侯连兵,刘晓玲,等.单味中药治病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2

[3]姜美香.鱼腥草治疗习惯性便秘.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73

[4]贾河先.中医方库.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84

[5]郭炳炎. 猪胆汁口服对习惯性便秘有良效.福建医药杂志,1994,16(3):52

[6]李瑞,李志民.火麻仁治愈习惯性便秘偶得.中国民间疗法,1999,11(1):47

[7]韩峰,曹亚民.便秘的辨证施膳.医药世界,2009,11(10):612

[8]田永富.老年性便秘的自主治疗.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157-158

[9]鲁学书,张润珍.肉苁蓉的通便作用.中药材,1992,15(7):33

[10]兰水中.常见病单味中药新用.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