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包括脑栓塞)

十二、脑梗死(包括脑栓塞)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因缺血缺氧所致的坏死、软化。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若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梗死称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占脑卒中的50%~60%,脑栓塞占15%~20%,临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的缺失。多数患者在睡眠中发病,约50%的患者以往1年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

【诊断依据】

1.脑血栓形成

(1)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的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6)CT检查可见低密度区,且无出血,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多普勒可检测脑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液。

2.脑栓塞

(1)多为急骤起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液,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栓塞。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黏膜等栓塞症状。

(7)颅脑CT检查阳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单或多部位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灶。

【单味中药疗法】

(1)决明子:60g。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分3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2)野菊花: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3)竹沥:每次10~15ml,每日3次,15日为1个疗程。

(4)三七:生三七粉,每次2g,每日2次,30日为1个疗程。

(5)水蛭:水蛭粉,每日10g,分3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6)蓖麻子:用蓖麻子(去壳)30g或加冰片1g,研膏敷于患侧面部,冬天加干姜、附子各3g。用于口眼㖞斜。

(7)鳝鱼血:鳝鱼血入麝香少许外涂患侧,单纯鳝鱼血外涂亦可。用于口眼㖞斜。

(8)丹参:丹参片,每次3粒,每日3次,15日为1个疗程。

参 考 文 献

[1]黄泰康.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371

[2]吴道荣.三七具有抗栓防衰、消炎生肌的作用.中医杂志,1994,35(2):61

[3]李树凯,李奇霞.水蛭治疗深静脉炎及脑血栓形成.中医杂志,1993,34(4):199

[4]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海:文汇出版社,1989:570-572

[5]陈可冀.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582

[6]赵广阔,邱晓峰.中药丹参片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复发研究.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