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好发于妇女、婴幼儿和儿童,病因多为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恶性肿瘤、钩虫病和月经量增多等。本病起病大多为隐匿性。临床表现以头晕、乏力、心悸、气急、面色苍白为主,并见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力低下、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心悸范畴。明确病因后根治原发病,同时进食含铁丰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C的食物配合铁剂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诊断依据】

1.有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史,如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溃疡病、胃肠道肿瘤、钩虫病及痔);吸收障碍(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术后、长期饮浓茶);营养不良和铁需要量增加(偏食、妊娠、哺乳及儿童生长期)等。

2.贫血及组织缺铁所引起的各种表现,如毛发枯干、平甲、反甲、吞咽疼痛或困难等。

3.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变化不大。

(2)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SF)<12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幼稚红细胞体积小,胞质着色偏蓝。铁粒幼红细胞<0.15,骨髓小粒可染铁减少或消失。

4.能除外慢性感染,肝、肾疾病所致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铁粒幼细胞贫血。

【单味中药疗法】

(1)皂矾:皂矾干粉1.5g,装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饭后服。待血象恢复正常后,还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减少用量,继续服用1~3个月。

(2)阿胶:将阿胶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1岁,每次5ml;1-3岁,每次10ml;8岁左右,每次20ml。每日3次,疗程2个月。药理研究表明,阿胶能加速恢复血容量、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作用,亦能增加血小板数量。

(3)蚕沙:提取蚕沙的主要成分叶绿素,再络合形成铁叶绿酸钠,由此制成生血宁。每次100g,每日3次,疗程3个月,服药期间忌茶。研究发现,本药的结构与血色素结构极其相似,而铁叶绿酸钠与血卟啉完全一样。

(4)益母草:鲜益母草(须于每年5月中旬采)约5000g,摘下嫩头,洗净晒干,碾粉,约有500g,待冬至节后,用炒糯米粉2500g和匀,入瓷罐贮存。每服1小碗,加白糖少许,用开水调服,40~50日服完。

(5)木耳:20~30g。熬汤冲白糖水喝。宜久服,一般3个月余。

(6)猪肚:1个。盐水洗净,切碎焙干。每次15g,每日2次,连用1个月。

参 考 文 献

[1]谢德.阿胶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52例疗效观察.广东医学,1998,19(6):474

[2]魏克民.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医学研究通讯,1997,26(5):5

[3]薛文忠.一味单药巧治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4-15

[4]郭爱廷.新编单方验方大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