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性 胃 炎

一、急 性 胃 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其病变可以仅局限于胃底、胃体、胃窦的任何部位,也可以弥漫分布于全胃,深度大多局限于黏膜层,严重时可累及黏膜下层、肌层,甚至达浆膜层,主要病损是糜烂和出血。临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以单纯性最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严重者呕吐物略带血性。属中医学胃痛、胃脘痛、心下痛范畴。去除致病因素多可自愈,一般预后良好。

【诊断依据】

1. 急性单纯性胃炎 常因细菌、化学品、物理因素(包括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等引起。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斑及脓性渗出物等表现。

2. 急性腐蚀性胃炎 常因吞食腐蚀性物质造成,胃镜下黏膜外观的变化随腐蚀物质的不同而异,服硝酸、草酸及酮化物后,黏膜呈黄色或绿色;服硫酸及浓盐酸后黏膜发黑;服氢氧化钠或碱液后,黏膜呈软而透明性肿胀。

3.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炎,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和黑粪,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

4. 急性化脓性胃炎 可分为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和慢性局限性(亚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两类。在胃镜下可发现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呈现巨大而发紫的黏膜皱襞,质地松软,病变常位于胃窦和胃体的下部。

结合诱因、病史、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可做出诊断。

【单味中药疗法】

(1)算盘子:用算盘子全草1000g,加水2000ml,煎成500ml,口服。每次50ml,每日3次,治疗3~4日。

(2)砂仁:砂仁、沉香各等份,研细末,混匀装胶囊,每粒0.3g。每次4粒,每日2次或3次,饭前服,7日为1个疗程。

(3)制香附:制香附120g,高良姜90g,共研细末。每次服3g,早、晚各1次。

(4)竹茹:竹茹10g,生姜6g。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2次。

(5)寻骨风:取寻骨风根9g,煎服。每日1剂,服至痊愈。

(6)连翘:24~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日。

(7)蒲公英:每次6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次。

(8)仙鹤草:每次60g,水煎数服,每日1次,用于出血性胃炎。

参 考 文 献

[1]刘宝云,郑芳忠.自制“砂沉胶囊”治疗脾胃病826例分析.河南中医,1990(3):21

[2]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9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73-1974

[4]胡红娟,陈勇军.蒲公英临床应用简介.中国乡村医药,2011,1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