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糖 尿 病

三、糖 尿 病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2型糖尿病多数起病隐匿,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因此,更应引起注意。糖尿病在目前还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糖尿病过程中的高糖、高脂、高黏状态,经过十几年的演变,多数可引起心、眼、肾、末梢神经的并发症。本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已有2000多年的记载。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和肯定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诊断依据】 目前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如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2.空腹至少8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126mg/dl)。空腹血糖不止一次≥7.8mmol/L(140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说明:上述检查结果需要在另外一日进行重复测定,以对糖尿病诊断进行核实。此外,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6.1mmol/L(110mg/dl),但是<7.0mmol/L(126mg/dl)的人称为空腹葡萄糖低减(IFG)者,认为这些人也是2型糖尿病的后备军。

【单味中药疗法】

1.糖尿病

(1)苦瓜:干苦瓜15g,开水泡服作茶饮,每日1次。适用于口干口渴明显、食欲正常的糖尿病患者。

(2)甘薯:不拘量,生食或煮熟食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餐后高血糖。

(3)牛蒡子:研末。每次1.5g,每日3次,冲服。或牛蒡子15g,加水煎服。

(4)南瓜:南瓜粉,每次5g,每日3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

(5)黄连:黄连素片,每日1.2g,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1~3个月。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提示本品可以提高胰岛素活性,减轻高糖毒性,同时具有降三酰甘油、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脂类的分解代谢的作用。

(6)番石榴叶:番石榴叶加水煮,滤液制成膏状,再取干番石榴叶打成粗粉作填充剂,混合干燥压片,每片含量为0.5g。每次5~7片,每日3次,饭前1~2小时服。

(7)橘络:橘络磨细后加入食用纤维充分混匀,加水调匀后服用。每次5g,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

(8)甘草:20g。水煎,分2次口服。甘草素是最强的醛糖还原酶抑制药,具有很好降餐后高血糖的作用。

(9)僵蚕:适量,碾为细末。每次5g,每日3次,饭前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5日。适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0)小麦麸:小麦麸和面粉6∶4配方,加适量食油、鸡蛋、蔬菜拌和代饮食。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减少小麦麸用量。

(11)桑枝:桑枝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溶化餐时服用,20日为1个疗程。

(12)黄芪:30~60g。水煎频服。

(13)玉米须:60g。洗净,煎汤代茶,每日1剂。渴即饮之,不拘次数,勿饮其他水料,到晚上入睡时若饮不完,次日早晨倒去,再煎新汤饮之。要逐日坚持,切勿间断,饮到1个月时做检查,观察病情的趋向。若见效果,再继续服用3个月,则可望痊愈。

(14)猪胰:将猪胰焙干、研粉,口服。每次3g,每日3次。适用于各型糖尿病。

(15)绿豆:120g。加水煮熟,饮其汤,食其豆。

(16)天花粉:研末。口服,每次3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口渴甚者。

(17)黄精:5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18)地骨皮:50g。加水1000ml,慢火煎至500ml即可,留置瓶中,代茶饮。另外辅以维生素C、B族维生素肌内注射。

2.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

(1)牡丹皮:10g。水煎,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可减轻神经病变,提高传导速度。

(2)川芎嗪:川芎嗪注射液24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持续2~4个疗程,每疗程间相隔1周。联合降糖药治疗40例(治疗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降糖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治疗效果。药理研究表明,可有效减轻家兔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基膜损伤,阻抑新月体形成,使尿蛋白减少,改善肾功能,并可改善微循环,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并发症(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血管病变)。

(3)红花:50%红花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4)当归:当归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5)丹参: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活性。

(6)葛根素: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 考 文 献

[1]希雨.苦瓜的抗糖尿病作用.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12(5):237

[2]怡悦.甘薯抗糖尿病成分的精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5):59

[3]吴涛.牛蒡子治疗2型糖尿病.中医杂志,1997,38(10):581

[4]杨凌辉.南瓜粉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9):569

[5]童金花.黄连素片治疗2型糖尿病49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7,29(3):33

[6]裴洞.橘络治疗糖尿病初步观察.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7):777

[7]陆婉玲.玉米须治疗糖尿病2型30例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6):378

[8]张萍,祝希娴.甘草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中草药,1997,28(9):568

[9]阎国杰.家庭单方治病小窍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10]怡悦.牡丹皮对链脲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的效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5):58

[11]阎淑琴.川芎嗪联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中医药研究,1998,14(4):28

[12]孙体,刘占伟,魏慧生.50%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3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9(5):229

[13]吴开松.当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医学新知杂志,1998,8(3):11

[14]柯晓云,吴艺.丹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7,7(4):205

[15]任平,胡惠君,张瑞.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8):574

[16]郭宝荣,赵泉霖,钱狄海,等.桑枝颗粒剂治疗2型糖尿病 40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1):42

[17]鲁瑾,邹大进,张家庆,等.黄芪预防肿瘤坏死因子所致胰岛素抵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7):420

[18]王守利,孙文菊.黄杨宁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左室功能的影响.首都医药,1998,5(12):17

[19]杨明刚.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53

[20]贺振泉,侯连兵.单味中药治病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2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2]张红,李娟.单味中药黄精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新疆中医药,2007,25(5):41

[23]金雄镇,赵贤俊,张水生,等.单味中药降糖研究新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77-78

[24]何苗.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安徽医药,2007,11(6):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