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痛 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属中医学白虎历节病范畴。
【诊断依据】
1.可有痛风家族史,或有Ⅰ型糖原贮积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溶血性贫血)、癌症化疗或放疗后、尿酸生成增多、慢性肾病、铅中毒肾病、尿酸排出减少等病史。有口服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等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排出减少等药物史。
2.中老年人多见,受寒、劳累、感染、创伤、手术、饮酒、进含嘌呤高的饮食、精神因素等常诱发。常并发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3.常有发热、畏寒、无力、头痛、厌食、关节痛。受累关节以拇指、第1跖趾关节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足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脱屑和瘙痒,关节腔积液,关节畸形。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可助诊断。
4.血白细胞数增多,血沉增快,血尿酸增高(磷酸盐法,男性488μmol/L以上,女性在绝经期以前387μmol/L以上,更年期后同男性)。
5.有肾尿酸盐结石者,有肾绞痛、血尿、间歇性蛋白尿、尿比重低、血尿素氮升高,尿液中尿酸含量增多(正常:2.4~5.95mmol/L,0.4~1.0g/24h尿)。
6.痛风石形成,耳轮、对耳轮、跖趾、指间、掌指部常见。痛风石可以皮肤溃破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7. X线片中见受累关节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肾盂造影可见透光性肾结石影。
8.关节滑囊液中可发现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9.除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
【单味中药疗法】
(1)车前子:<10g,布包。加水5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代茶频服。每日1剂。可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2)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可使血尿酸明显下降。
(3)雷公藤:雷公藤总苷,每次60mg,每日3次,口服。可较快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使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尿酸(UA)迅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4)金钱草:50g,水煎代茶饮,每日1次,连续1~2周。
(5)土茯苓:30~60g。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6)桃仁:15g。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服食。防治痰阻血瘀型痛风。
(7)生葛根:50~100g。水煎代茶饮。预防痛风复发,效果良好。
(8)芦荟:根据肢体肿胀范围,取新鲜芦荟叶3~4cm,用刀从中间剖开,将叶肉面敷贴肿痛处,24小时更换1次。
(9)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做粥,加糖。清热利湿,主治痹阻型痛风。
(10)百合:30~50g。水煎服,每日1次。可降尿酸。
参 考 文 献
[1]周大廷.板蓝根注射液治疗痛风40例.内蒙古中医药,1993(1):12
[2]钟百灵,潘承业.车前子治疗痛风.中医杂志,1998,39(11):645
[3]单继军.丹参注射液治疗痛风急性发作1例.新中医,1995,27(1):52
[4]姚淮芳,于庆生.雷公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4):200
[5]陈双四.葛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杂志,1999,40(6):325
[6]柳晓静,赛小珍.新鲜芦荟叶肉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2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3):26
[7]张玉秀.痛风药膳三则.中国民间疗法,2003,11(2):60
[8]刘国应.车前子治痛风有良效.医疗保健,2010(19):44
[9]刘丽娟,张卓.葛根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吉林大学学报,2005,5(3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