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盆 腔 炎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盆腔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炎症。临床上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盆腔炎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宫体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宫体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慢性盆腔腹膜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及输卵管积水等。本病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患者多有流产、分娩、接受宫腔不洁操作史或不洁性交史。急性盆腔炎以下腹疼痛,发热,食欲缺乏,腰痛,白带增多、有异味或有颜色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热入血室、癥瘕、痛经、带下等范畴。及时准确的治疗可完全治愈,亦有因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而迁延不愈者。
【诊断依据】
1.急性盆腔炎 具有上述的典型临床表现,且同时存在下列指标中任何一项者,诊断可以成立。
(1)妇科检查: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穹隆部明显触痛(须注意是否饱满);宫颈充血水肿,触痛明显;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包块;宫腔积脓者用探针检查宫腔,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旁结缔组织炎患者,可扪及下腹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物;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者,可在穹隆部扪及肿块并有波动感。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沉增快(>20mm/h);血培养或子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3)阴道后穹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经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2.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有急性盆腔炎的发病史。病程反复,多于月经前后,抵抗力低时症状明显。表现为低热、易疲劳、下腹坠痛、低位性腰痛及性交痛。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卵巢功能受损者可有月经不调,输卵管粘连者可导致不孕。若同时存在下列一项指标诊断即可成立。
(1)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充血不明显,分泌物不多;宫颈无抬举痛及摆痛;宫体呈后位,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区可扪及增厚或条索状物;如有输卵管积水者可扪及囊性包块,在韧带及骶骨韧带处可扪及片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物。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急性发作时可以增高);血沉正常。
(3)其他检查: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盆腔血流图检查、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测定、阴道超声,均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
3.结核性盆腔炎
(1)症状:局部症状有不孕、月经失调、下腹坠痛,全身及其他伴随症状有低热、盗汗、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或体重减轻。若伴有盆腔炎症或子宫内膜炎,可有白带过多;宫颈结核患者的分泌物可呈脓性或脓血性。
(2)腹部检查:早期轻型患者可无异常发现。多数患者有腹部压痛、腹壁柔韧感或有腹水征。若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肠曲已发生广泛粘连或形成包块,则可于下腹部触及不规则包块,并有触痛;如已形成包裹性积液,则可于下腹部甚至全腹部扪及固定的边界不清的囊性包块。
(3)妇科检查:常有子宫发育不良,有时与周围有粘连;双侧附件增厚,有时可触及大小不等及形状不规则的肿块或条索状物,质硬,有压痛;伴腹膜结核者,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征,形成包裹性积液者可触及囊性包块。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结核活动期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有结核菌感染史;强阳性说明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将月经血或刮出子宫内膜做结核菌培养,可确定诊断。
(5)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可靠依据。可于月经前1周或月经来前12小时内行诊断性刮宫,将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在病理切片上找到典型的结核结节,即可确诊。
(6)X线检查:可行胸部X线摄片及消化道、泌尿系统X线检查,以发现原发病灶。盆腔X线片检查如发现多个或孤立的钙化阴影,提示盆腔淋巴结或输卵管上曾发生结核病灶,可考虑生殖器结核的诊断。但病程较短者,钙化灶尚未形成,平片中可无上述表现,应进一步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7)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盆腔情况并可直接取液做结核菌培养,或在病变处取活检。但对合并有盆腔结核或腹膜结核引起肠粘连者应慎用。
【单味中药疗法】
(1)当归:全当归,清水洗净后用酒泡。每次取15g,加水1000ml,水煎开后,慢火熬至500ml,早、晚各进1剂。用于结核性盆腔炎。
(2)芹菜子:芹菜子30g,用水300ml煎服,以黄酒适量为引送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野菊花:野菊花栓剂,每晚睡前30分钟将药栓1粒放入肛门内7~10cm处,10日为1个疗程,3~4个疗程有明显效果,一般不超过7个疗程(月经期暂停使用)。
(4)水蛭:破瘀血消痰水不伤阴。宜制成胶囊(每粒0.5g,每日2~2.5g)或炒干研末制成散剂冲服,每日3g。
(5)大黄:生大黄15g,研末后分为5包。鸡蛋5枚,在大头处钻一个洞,去蛋清,装入生大黄末3g,煮熟。每次月经净后,每晚临睡前服1个,连服5个为1个疗程。
(6)皂角刺:皂角刺30g,大枣15枚,共加水煎煮30分钟以上,弃药渣,取药液300~400ml,再加粳米30g,煮成粥状,分2次服用。每日1次,7~8日可愈。
(7)益母草:30~4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个月。
参 考 文 献
[1]王爱芹,曹慧娟.实用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282
[2]王晖,王燕子,李国青.偏方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56
[3]王革新.水蛭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中医药信息,2007(1):38
[4]施慕文.皂角刺治疗亚急性盆腔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3):20
[5]黎烈荣,刘佩云.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妇产科病的良方妙法.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3-50
[6]郭现辉,程艳婷.鱼腥草穴位封闭治疗盆腔炎43例.陕西中医,2007,28(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