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症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是指风湿性心脏炎症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瘢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故亦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典型的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称作二尖瓣面容。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有其周围血管体征。风湿性心脏病为我国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发病年龄一般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多见,患者中女多于男。我国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病率较高,华东、华中和西南、西北等地次之,华南较少。发病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本病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喘病、水肿、心痹等范畴。
【诊断依据】 本病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联合瓣膜病变。依据病史与临床表现,听诊检查可在有关的瓣膜区间听及舒张期或收缩期相应的心脏杂音而诊断,并以心脏X线片、多种类型的超声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进一步证实。
【单味中药疗法】
(1)水蛭:研细末。每次1.2g,每日2次,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2)葶苈子:微炒,研细末。每次4g,每日3次,吞服,15日为1个疗程。
(3)女贞子:250g。兑水1500ml文火煎至900ml。每次30ml,每日3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主治风湿性心脏病房颤。
(4)红参: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5)鲜冬瓜皮:200g。煎汤代茶饮用。
(6)赤小豆:大冬瓜1个,切盖去瓤,以赤小豆填满,煨至水尽,取出切片,用豆焙干为末,水糊为丸子大。每服70丸,煎冬瓜汤下。每日3次,小便利为度。
(7)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8)苦参: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9)徐长卿:30~40g。水煎代茶饮。现代研究证实,徐长卿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并有消炎镇痛、降血脂等作用,故对风湿性心脏病有良好效果。
(10)桑椹:将500g白砂糖放入砂锅内,加少许水用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加入200g干桑椹碎末,搅匀,再继续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锅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把糖分割成小块,随量服食。
(11)黄精:黄精用清水浸泡后捞出,切碎备用。粳米淘洗干净,与黄精放入锅内,加清水,武水烧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晨起作早餐食用。
(12)莪术:将莪术、猪心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煮熟,放入少许调料调味。食肉饮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13)玉竹:取干玉竹50g,洗净切段煎煮两次得药汁1500ml,加入切好的猪心1个,加热煎煮,吃肉喝汤,每日1次,佐餐食用。
参 考 文 献
[1]朱良春.心痹(风湿性心瓣膜病)辨治一得.中医杂志,1992,33(1):17
[2]何重荣.女贞子治疗心律失常.中医杂志,1998,39(9):518
[3]陈可冀.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20
[4]刘渡舟.实用中医临床学.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154
[5]吕小红,杜廷梅.徐长卿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杂志,2001,42(9):5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