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文撷(2021年第5辑)》简介
《人大文撷(2021年第5辑)》这本书是由.全国人大图书馆编创作的,《人大文撷(2021年第5辑)》共有200章节
1
目录
目 录 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看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 浅谈设区的市如何提升立法质量 提升立法理念,强化立法为民的观念 精准立法选题,凸显地方特色 一、紧绕党...
2
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看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
◎李云龙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
3
浅谈设区的市如何提升立法质量
◎陈爱铭 卢 珊 云浮市自2015年12月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能够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结合本市实际,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启动开展了...
4
提升立法理念,强化立法为民的观念
立法理念是否正确,影响着立法的质量。由于管制思维、权力本位意识等行政管理思维的影响,不少地方在起草法规规章草案的时候,不同程度地出现部门利益倾向明显、欠缺权利本...
5
精准立法选题,凸显地方特色
立项是立法准备阶段的核心环节,是做好立法工作、提升立法质量的第一步。立法项目的选择,必须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社会管理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并在地方立法权...
6
一、紧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题
云浮市启动一系列立法工作,无不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如《云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云浮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云浮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立法来建立长效...
7
二、紧扣立法权限选题
地方立法权限,不能超越“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事项,也不能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特别要注意,不得对立法法第八条规定...
8
三、凸显地方特色选题
针对地方特色事务进行的自主性立法必将成为地方立法的主流。提升政府立法质量,就应当选择能够高度体现地方特色、适合本地发展需要的立法项目。一是要体现特色性。立法选题...
9
增强立法宣传,调动公众参与立法
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提升政府立法质量,就要扩大立法宣传效应,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让公众...
10
一、增强立法宣传,提升立法知晓度
尽管设区的市取得地方立法权距今已有5年,也出台了不少极具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但无论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对立法的关注度依然较低,对地方立法权的运行和成...
11
二、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公众参与度
公众参与立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但是,目前设区的市在征集立法项目、征求法规规章草案意见时,常用的方式较单一,主要是以在官方门户网站发布公告的形式进行。对...
12
强化科学立法,提升立法质量
要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就要坚守科学立法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本地问题,彰显地方特色,确保法规规章得民心、接地气、具可操作性。做到科学立法,就要重点关注以下...
13
一、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立法,毋庸置疑,存在不少与上位法重复的表述内容。但是,照搬照抄上位法,设置抽象和原则性的规定,将影响法规规章的可操作性。如《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规...
14
二、以实用为导向,避免片面追求大而全
设区的市的立法,在篇章结构设计上,要鼓励和提倡简易体例结构,少一些原则性、纲要性条款,多一些细化、量化的规定。如2017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温州市危险住宅...
15
三、以效果为导向,发挥立法后评估作用
立法后评估对改进立法中的问题,提升立法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这个环节,是设区的市在立法工作中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些地区即使展开立法后评估,也只是对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进...
16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立法水平
立法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立法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立法工作不是立法机关的“独角戏”,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党委、人大、政府、部门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才能推...
17
地方立法如何体现特色
◎刘俊宜 “有特色”始终是地方立法保持活力的要素,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地方立法能力水平的试金石[1]。与“有特色”相反的特征就是“重复”,而立...
18
一、地方立法有特色的必要性
“有特色”是地方性法规的生命力所在,是地方性法规质量高低和作用大小的关键所在。没有特色,或者特色不明显、很勉强,那就失去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意义。所谓“特色”主要...
19
二、地方立法有特色的可行性
地方立法有特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就要在地方立法中充分贯彻地方特色原则。所谓“地方特色原则”就是地方立法者必须坚持的立法指导思想,准确反映和体现所调整的特定领...
20
三、地方立法体现特色的经验总结
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立法基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这是一种问题导向立法进路。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的能动性。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21
地方立法“玻璃门”现象实证研究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组...
22
一、可执行性是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和质量要求
可执行性,是指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实践中能够完整无障碍地执行。法律规范的可执行性意在达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便于操作,最大程度降低守法成本和...
23
二、“玻璃门”现象是地方立法的普遍缺陷
...
24
(一)地方立法“玻璃门”的含义
物理意义上玻璃门作为装修装饰用品,具有透光和阻隔的双重特征。近年来,“玻璃门”因其特性使其内涵外延得以扩展。信息公开上的“玻璃门”,是指一些地方的政务信息虽然名...
25
(二)地方立法“玻璃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征
1.过多过滥使用“依法”的表述。 立法应当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精准明确,但目前存在对“依法”表述的简单套用、过度运用,看似“依法”,实则“无法”。 从31个省、...
26
三、地方立法“玻璃门”的危害及成因
...
27
(一)地方立法“玻璃门”的危害
因过多过滥使用笼统、抽象、模糊的立法用语,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导致地方立法出现“玻璃门”现象,产生诸多弊端和危害。 1.对法规质量的损害。由于滥用指代不...
28
(二)地方立法“玻璃门”的成因分析
1.立法理念出现偏差。以人民为中心是立法工作的基本理念。但在具体的地方立法实践中,立法导向出现偏差,存在立法主体片面追求法规数量、追求立法政绩、追求有胜于无的现...
29
四、破除地方立法“玻璃门”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指导性规定。通过制定实施细则、作出法律解释或者修订立法技术规范等方式,对立法法总则第六条中“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
30
领域立法的时代使命
◎计为民 以“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为基调的立法导向,不仅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高层决策所申明的立法战略,也是最近十年来高歌猛进的现实行动。 领域立法的兴起,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