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短板解析

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短板解析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对外交往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积极配合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努力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通过建立和拓展国际友城间的地方议会友好关系,为广东省与友城间的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牵线搭桥;通过与国外地方议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借鉴立法、监督以及议会运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对外交往和全国其他地方人大一样,在对外交往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有待完善的空间,主要体现在对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潜力未发掘充分,与政府外交均衡化发展程度不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地方人大对外交往主动性不足。由于地方人大的对外交往起步较晚,而且长期以来对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定位主要是从属于政府对外交往,在外事工作中较多表现为追随国家的总体外交,全国人大及地方党委、政府外事安排,导致地方人大的对外交往在安排上往往呈现出一种“被安排”的状态,显得其主动性不足。

第二,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地方特色有所欠缺。地方特色是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生命力和价值体现,是衡量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只有符合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总体而言,地方人大对外交往中的活动大部分都是由全国人大或地方外事部门统筹安排,而且多表现为请常委会领导出面礼节性会见,此外由于外宾来访的时间短,一般难以安排具有实质性的交流考察,没有太多的机会向外宾展示丰富生动的地方特色。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自主安排一些出访和接待活动的同时,都会结合本省及人大自身工作需要安排交流考察内容,但是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事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与新形势下聚焦人大主责主业开展对外交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充分发掘广东地方特色。

第三,地方人大对外交往中人民群众参与度不够。目前,地方人大对外交往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组成人员与外国国家或地方议会议员之间互访、交流,普通的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地方人大对外交往活动则比较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们对普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安排参与的意识不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作调研不够深入,缺乏对人大代表所在部门和行业情况的深入了解,缺乏对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对外交往智慧的深入发掘。

第四,与外国地方议会交流机制体制不完善。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证明,与其他国家地方议会开展对口交流是地方人大履行对外交往职能的一个重要抓手。地方人大需要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地方议会的交往,因此更应该建立持久而稳定的联系,不断巩固和深化友谊,推动互利合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时常因国外议会或地方人大改选、人员变动、日常联系不足、信息更新不及时等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原本已建立的双向交往关系逐渐不畅甚至中断,极大地影响了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关系的稳定性。

第五,地方人大对外交往专业性有待加强。目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对外交往过程中,除礼节性拜访、介绍情况以外,已经开始注重聚焦人大主责主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地方人大对外交往,推动地方人大年度立法、监督工作计划项目的国际调研等实质性交流。因此,如何在一般性的增进国际友好以外,还能够增加切切实实的具体专业领域的合作,提高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