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治思维

强化法治思维

一是,完善法规制度,实现有章可循。我们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深入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通过法规制度固定下来,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办法。明确提出了选题、组织、报告、审议、整改、反馈六个环节,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的监督工作地方性法规,进一步丰富了查阅资料、个别走访、暗访、询问、公开征求意见等检查方式,完善了检查流程、报告起草、分组审议、督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为执法检查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2020年,围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需要尽快解决的迫切要求,对法规中报告研究处理情况的提交时限进行修改,由“六个月内”的统一规定变为“一事一议”的灵活方式,增强了整改反馈的时效性。例如,在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发现了服务措施针对性不强、涉企监督检查频繁重复、融资促进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检查组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抓紧解决已是迫在眉睫。为此,要求市政府拿出有力举措,加快整改步伐,在三个月内报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更好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开展法律测试,增强法治观念。在执法检查中,普遍采取现场闭卷测试的方式,考察行政负责人、执法人员、企业负责人等对法律法规的掌握运用情况,有的还委托社会机构开展法律知识问卷调查,广泛了解各方面对法律法规重要条款、重要规定的知晓程度,有效提高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执法检查中,检查组随机组织被检查部门和学校工作人员问卷调查291人次,同时委托团市委和市妇联组织面向全社会开展问卷调查71492人次。

三是,严格依法检查,促进法律实施。注重以法律为依据为准绳,严格对照法律条文开展检查,一条一条对照梳理,不论讲成效还是谈问题,都首先指出法律的规定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紧紧与法律制度挂钩,防止把法律范畴的问题一般化、行政化,树立了法律的权威。例如,在渔业“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报告中,严格从法律层面看问题、查问题,梳理出重要水域保护范围未完成划定、自然资源利用不完全、养殖尾水治理力度有待加大等13个具体问题,每个问题前面都明确指出所涉及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督促各有关方面完善制度、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