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跟踪问效

强化跟踪问效

一是,实行问题整改“清单化”。为了推动问题整改实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明确要求“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方面,对照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的问题,列清单、建台账,逐项研究处理,逐项落实销号,按照规定时限向人大常委会做清单式报告,分项说明整改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例如,在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执法检查结束后,市政府按照要求,围绕检查发现的37个具体问题,逐条列出整改目标、细化任务措施、明确部门责任、规定完成时限,向常委会作出清单式报告。对公安业务数据整合、地理信息底图数据更新等已经立知立改的问题,具体说明了整改过程和落实情况;对电子政务外网改造、数据交易市场培育等难以立即整改完成的,详细报告了整改工作的方案、当前的进展、下一步的措施等内容,有数据、有分析、有节点,使整改情况“一目了然”。

二是,开展跟踪监督“回头看”。紧紧咬住执法检查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加强跟踪督查,适时开展“回头看”,实施再检查、再推动,确保督出成效。例如,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发现有的村庄次支沟渠黑臭问题较为突出,存在垃圾随意倾倒的情况,检查组当场向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交办。一段时间后,检查组又杀了一个“回马枪”,看到当地政府已经进行了整改,水体黑臭的沟渠得到了彻底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对环境改善纷纷点赞,充分体现了人大监督的成效。

三是,组织持续监督“钉钉子”。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切的重点问题,往往需要多年的持续关注、持续推进、持续加压,才能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常出现的问题和易反复的难题,连续开展执法检查,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连续三年开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聚焦交通出行、社区生活、殡葬祭扫、公共场所、商务旅游等方面问题,督促执法部门严格执法、铁腕治理,推动法规各项要求落地落实。通过执法检查的持续发力和不断跟进,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日渐浓厚,一些陈俗陋习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摘自《天津人大》2021年6月总第2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