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外脑作用

强化外脑作用

着眼于更好发现问题,全面客观评价法律法规实施及相关工作,引入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等第三方参与执法检查,进一步拓展了人大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开展“第三方评估”。长期以来,人大监督更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偏少,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更需要科学的数理分析、数理评判来辅助检查。为此,在执法检查中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借用“外脑”的知识和智慧,对检查对象进行精准化、数据化的深入监督,推动执法检查更加科学客观权威。例如,在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委托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评估,30多位专家围绕我市水资源现状及需求、农村饮用水安全两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论证分析,形成了高质量的评估研究报告,提出对策建议21条,与执法检查报告一并送市政府研究处理。

二是,吸收行业专家参与。为检查组配备“技术顾问”,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参与执法检查,通过“内行看门道”评价工作成效,推动人大监督更加精准到位。在传染病防治、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野生动物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等执法检查中,都邀请了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专家全程参与。各位专家围绕专业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企业等有关方面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响应。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工作中我们感到,更多倾听基层声音,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汇聚代表和群众智慧,是增强执法检查实效的重要手段。在绿化、中小企业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等执法检查中,都通过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或信函,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征求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意见建议。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中,共召开29场座谈会,听取270多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明确执法检查的重点方向、推进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