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常规性监督程序偷工减料

(三)对常规性监督程序偷工减料

在实际工作中,人大监督活动往往按照常规性程序开展。地方人大常委会经过40多年的实践,各地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常规性监督程序,但由于种种原因,常规性程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些变化,变化情形通常是,习惯性的常规动作坚持了一段时间后逐渐被偷工减料,导致常规程序越来越简便易行,仅仅满足于维持监督活动某一阶段的形式需要,比如,视察活动的常规程序,简化后就仅有“一看二听三建议”这三个环节。还有,有些地方在某种情况下连一次监督活动的完整过程也保证不了,比如整改反馈环节,这是一些监督活动中容易漏掉的。如此偷工减料的监督程序,很难保证监督活动能够具有实质性的效果,往往只能是为活动而活动,变成了搞形式、走过场,导致应有的监督力度打折扣。